就這樣,徐耀珠若無其事地生活著、治療著、快樂著。2001年查CT顯示:胰頭腫塊小了。她在門診逢人就快樂地說:“我胰頭癌的腫塊小特(方言)了。”2002年底查CT顯示胰頭正常了,已無腫塊了。她仍快樂地說:“我胰頭癌消失了,沒有了。”2003年7月因肝區痛,她也不緊張,CT檢查顯示膽囊有結石。我建議切除膽囊。她也沒有任何疑義,當年10月做了一個切除術,打開腹腔一看,胰腺已經完全正常。
就是這麼一種樂天派、大大咧咧、聰明裏有糊塗、不鑽牛角尖、不天天想病情的人生態度,使她不僅活得樂悠悠的,而且康複得“完全正常”了,現在已經進入第11個年頭了。
阮先生,腎癌開刀後,由他妻子陪著來看門診,她妻子千叮嚀萬囑咐,不能告訴他實情。其實,以他的文化水準和每次來圓桌門診的事實,他早已心知肚明自己得了癌症了。但他很有趣,每次來總打岔:“教授,我其實是沒有病的。儂看我多好啊,吃得下、困(睡)得著。前幾天剛剛到黃山,人家爬山吃力刹(很費力),我一點唔哈哈(沒什麼)?我唔沒任何毛病,儂開方隻是調補調補。”說完,還狡黠地笑一笑。
其實,我們雙方心裏都明白是癌症。阮先生退休後,又找了份工作,他說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能夠找到樂趣,所以他天天都樂嗬嗬的。一晃,快術後9年了,他還是那樣紅光滿麵、興高采烈的。前些天還介紹一個腫瘤患者來找我看病。
我非常欣賞這種不管是真心還是裝出來的“糊塗”態度,因為它有助於調節情緒、改善生理功能、調整免疫,從而促進康複。至少,可以明確地說,他們能夠全麵康複,很大程度是受益於這一良好的生活態度和樂天的情緒。
因此,我主張所有的腫瘤患者學會在對待身體的一些變化時,“難得糊塗”些,必要的檢查與治療是不可少的,但許多情況下對有些小變化“別太認真”了。須知,天都有晴雨,月也有圓缺。小小的波動,很多隻是一種現象而已,心定了,加上積極對路的治療,病情一定會好轉的。
把問題想明白,義無反顧向前走
還有一類腫瘤患者,特別理性,把問題想明白了,就義無反顧往前走。而不是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這一類人,他會把問題想得清清楚楚,把後果考慮得明明白白,然後非常理性地執行醫囑,認認真真地貫徹醫生的治療策略。這一類人通常也活得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