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大學校園中走出的年輕人,在體會到社會的變幻莫測、冷漠無情後,大多會感覺壯誌難酬。這時就會開始深刻領悟到,原來社會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
1.世態有時候就是很炎涼
剛剛從大學校園中走出的年輕人,在體會到社會的變幻莫測、冷漠無情後,大多會感覺壯誌難酬。這時就會開始深刻領悟到,原來社會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曾經書本中的那句“人在社會,身不由己”,其實就早已深刻反映出了這個世間的冷暖炎涼。
元曲《凍蘇秦》中曾說過:“也素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看來,古往今來,都是一樣,這也是無可更改的社會發展趨勢。所以,即便你老大不願意,也還必須承認這個事實。
元春剛剛大學畢業,在一家報社裏麵實習。這次上麵為了做出新的采訪題材,反映社會現實,決定派遣一部分人深入農村去調查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就這樣元春和另外三個同事一起出發了。
到達采訪目的地後,元春簡直被眼前的情況所驚呆,一個80多歲的阿婆,天天佝僂著以撿柴木為生,而且就在一個不足8平的小房子過日子。阿婆的子女因為嫌棄阿婆,早就不理會阿婆的死活。平常她吃的東西就是一些野菜,這些都還是自己拾回來的。元春想了想,於是決定塞給阿婆兩百元錢。
可是就在他剛想伸手時,旁邊兩個同事卻給了他個眼色叫他出去。同事在外麵說道:“你本來就沒什麼錢,實習也不容易,你還這麼慷慨,你做給誰看啊,還是自己省著買點東西吧。”
元春聽後很氣憤,“你看她這麼可憐。”同事說道:“可憐?你剛剛采訪的隻是其中一個,我經曆的比你多了,按你這麼說,我一路給下去,估計我都會成她這個樣子,總之你好自為之。”元春聽後很是詫異和震驚,但是依舊給了阿婆錢。
回到公司後,同事們都聚會吃飯,可是當實行AA製的時候,元春可苦了臉,因為這頓飯每個人算下來就得100多塊,可是自己卻給了阿婆200元錢。同事見到後,隻是輕蔑道:“早跟你說過,你就活該這樣。”元春隻是發呆,“我沒做錯啊?!”
或許,有人會感歎這個社會實虛與委蛇,會抱怨現實冷酷無情,甚至有的還會奮起為此打抱不平。可是,年輕的你們要明白,書本上的知識,都是死知識,一旦踏入社會之後,我們就必須努力去學習“社會”這本書,這本書才是現實,才真正告訴了我們何為光明與黑暗。
看來,即便你不滿意這個魚龍混雜的“社會”,你也絕對不能總以一顆抱怨的心去看待它。社會本就是一個大染缸,有的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我們也得學著彎腰低頭,阿諛奉承。
雖然這可能是違心,但卻不得不否認,帶著這些圓滑的麵具行事,往往讓我們更加容易獲得成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年輕人,如果真要想在社會闖,就必須要學會品嚐這些苦果。因為隻有敢於品嚐這些苦果,你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路,走出成功的軌跡。如果你退縮,甚至抱有僥幸心理,就隻能站在社會的低端,永遠為你無知的抱怨而備受煎熬。
其實,社會就是“江湖”,江湖之路本就充滿爾虞我詐、是是非非,如若想要立足於它,你就必須帶上華麗的“麵具”,隻有學會去正視那些現實的悲歡離合、世態炎涼,你才能真正做到混跡於世,還能遊刃有餘。
2.主動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你
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在開始學會慢慢適應一切了,成長中的每一次進步也幾乎都是通過“適應”來獲得的。從古至今,“適者生存”一直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不能夠適應環境者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
如今,有很多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導致在為人處世中出現事事不順、時時受阻、處處碰壁的情況發生。
曙光在一所名牌大學裏麵讀的是美術設計,因為成績突出而很受各個導師的青睞。但是大學畢業後,可能是因為心理上的滿足感未曾消失,所以,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夠進入到一個文化廣告公司工作。
雖然之前有不少公司打來電話,但是都被曙光一一拒絕了。在漫長的等待了一個月後,他被一家廣告公司所聘請。上班的第一天,當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專業對口”,而且特別提醒經理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長”。他反複說明隻有讓他到廣告設計部門去工作,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
可是,經理並沒有因曙光的強調和解釋而改變想法,仍然安排他到了文案策劃部門去工作。為此,曙光覺得很不開心,因為自己曾經如此要求,居然還被拒絕,自己這樣的人才也算是大材小用。因此帶著這種不良情緒,他進了策劃部。
由於逆反心理,他工作特別不積極,而且給部門經理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沒過完試用期,曙光就離職了。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學著改變自己。”看來,任何人要想順利地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就隻能從自身開始做起。隻有隨時調整改變自己,才能與社會保持腳步一致。
在一項畢業生調查報告中顯示,每年走上工作崗位的大中專畢業生中,有一半多會出現“社會不適症”。盡管他們大都對未來充滿躍躍欲試、展翅高飛的決心和理想,但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角色轉移不到位,使得這些社會新人備感緊張,很是十分失望,工作也常常不告而終。
社會就像一架機器,未來與現實就像一對咬合的齒輪,自始至終緊密聯係在一起。我們隻有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適應,猶如不斷地向齒輪加油,才能有利這兩個齒輪的減少摩擦、協調運轉。譬如,如今電腦已成為各個領域的重要工具,我們就必須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達到更好、更快、更簡潔地工作、學習與交流,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如今,“適應”更是“超越”一切的前提。因為沒有模仿,就無法創新;沒有適應,就更談不上超越。所以隻有當你足夠了解了周圍的環境,你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我們踏入社會後,對於之前自己的感知與現實無奈的差異,必然會產生理解分歧。如果你始終保持一種強硬的態度,那麼你隻會因此而付出很大的代價。社會有時候就像個不倒翁,你越是想讓它朝著你的方向倒,它就越會朝著相反的方向搖動。
因此,年輕人一定要學著去適應這個變化極快的社會環境。隻有當你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對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動而輕鬆地承受,那麼不管任何時候你都能做到,在麵對變幻莫測的社會時依舊“處變不驚”。
3.學會接受你看不慣的一切
“他可真怪,居然會穿這種衣服,真難看!”“如今這世道怎麼這樣,怎麼看都不爽……”生活中,這類議論在我們身邊總是屢見不鮮。很多時候,一旦他人的思想、語言、行為與自己格格不入,我們常常就會不理解,甚至產生反感,並加以非議。
其實,如果老是用這種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你就會發現,除開自己每天憤世嫉俗,不停地抱怨外,很多時候我們的好心情,也全都被這副“有色眼鏡”所代替了。
王梅和路瑩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興趣,那就是喜歡讀書,都是書迷。可是王梅喜愛三毛的作品,而路瑩卻迷戀瓊瑤的小說。當然,兩人對此表現出不同的見解,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王梅卻對路瑩冷嘲熱諷,把瓊瑤的小說抨擊得體無完膚,並力勸路瑩轉變讀書興趣。路瑩很不服氣,於是兩人不歡而散。
後來,王梅談了一個對象。剛開始那會兒,兩個人談得很融洽,但後來在談到對未來新房布置時,王梅卻非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見解與審美觀上與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異議,她就認為對方古怪,不可理解。最後,兩個人越鬧越僵,男友終於受不了她的這種刁鑽,而提出了分手。
俗話說:“人各有異,人也各有誌。”不少年輕的朋友常常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以致把自己的處世關係搞得非常糟糕。隻要一遇上某件事不合心意,或者與自己的心境想違背,就覺得看不慣,不順眼,到頭來反倒傷了彼此的和氣。
畢竟,每個人的思想程度、文化水平不一致,對某一事物的看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個人有個人的標準,有人以為習以為常的東西,有人就認為很怪;而有人認為值得驚奇的東西,有人卻毫不奇怪。
一個聰明而又有理智的人,在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既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會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學會理解人,也就是學會尊重他人,並以寬容、公平、冷靜的心態與他人友好相處,從而贏得大家的喜愛。
有一天,禪師正在禪院裏鋤草,迎麵走過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人的悲歡離合皆由心生,幾位施主心中有結,如是放下,便可結開心明。”
三人又問:“可是,世間這麼多的紛紛擾擾,總有自己看不慣、參不透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能放得下啊。”禪師又開口了:“那我再問一個問題,倘若如施主所言,那這世上為何又有快樂之言?”信徒們無言以對。
禪師微笑道:“既入濁世,自當海納四方。心靜身靜,便可蕩氣回腸。心容天下事,則事事順心,接受眼前事,則快樂相隨。”三人紛紛恍然大悟。
世界是繽紛多彩的,世上的事物也是複雜多變的。例如有人崇尚鮮豔,喜歡大紅,有人卻以素色為美。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試著接受周圍不合理的存在。如果你老是挑剔,老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隻會讓別人覺得你缺乏修養。
估計沒有一個人會去找一個過分挑剔的人作為自己的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與一個隻顧自己嗜好,而不許他人有嗜好的人結成終身伴侶。因此,隻有當你去學會包容和理解,那麼才不會因為對周圍毫無理由的“好惡”而到處樹敵。
4.你不再是小孩,別指望每個人都喜歡你
尼采曾經這樣說過:“人不過是一把泥土。”所以,年輕人千萬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以為所有的人都會都圍著你轉。一旦當你受到冷落,失去了周身的那層光彩,你定然會有種從天上瞬間掉落到地上的失落感。
我們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稚嫩的幼童,應該明白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任何完全絕對的事情。就像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時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因為這不可能,也沒必要。
曼冬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上學的時候,班裏的男同學都在背後悄悄叫她大眼妹。到戀愛的時候,追求她的男生都可以組成一個加強連,而她的老公並不是其中最優秀的那個。但是他殷勤備至,每天都給曼冬送去一隻鮮紅欲滴的玫瑰,晚上睡覺前,溫馨短信也必須準時發來。一到曼冬休息的時候,他更是如影隨形,寸步不離,對曼冬可謂一點一滴都關懷備至。曼冬提示他不要這樣,可是他卻堅持對曼冬說:“你是我的公主。”就是這句話,讓曼冬欣然嫁給了並不很出色的他。
然而,結婚後,曼冬總是很不滿,因為老公不再把自己當公主了。她要做家務活,要學做飯,老公隻在特殊的日子才買玫瑰,在偶爾的時候才給曼冬買愛吃的零食,她感到自己的老公變了。於是便總是逢人抱怨,男人原來都是騙子,說把你當公主,娶到手後就把你當丫環了。
還沉浸在幻想和憧憬中的年輕人,趕緊醒一醒吧!要明白“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道理。不要成天地去幻想自己能夠成萬人矚目的王子和公主,更不要把身邊的人當成你鞍前馬後的奴仆。太過於寵愛自己,太過於自戀,會讓旁人覺得你虛偽而且天真過了頭,沒有一點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