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曹操發矯詔有哪路諸侯響應?為什麼要討伐董(1 / 2)

曹操矯詔一發,總共聚集了十八路諸侯。為什麼這些人來了呢?他們又為何要討伐董卓呢?

話說第一個響應曹操號召的就是天下第一的攪史棍袁紹,袁紹一看,這事幹的太漂亮了,我怎麼沒想到呢?袁紹率領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開渤海,來與曹操會盟,袁紹的加入,給曹操吃了定心丸。曹操趁熱打鐵,親自寫了一篇伐董的檄文,檄文中曆數了董卓的滔滔罪行,還說自己是奉天子密詔,誓欲掃清華夏,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不得不說,曹操作為文學家,文筆確實可以,檄文寫的情真意切,妥妥的滿分作文。袁紹一讀,他娘的,我怎麼沒想到呢?曹操是《三國演義》裏第一個拿密詔說事的人,他要對付的是董卓。第二個拿密詔說事的人是劉備,而他要對付的卻是曹操。所以說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曹操發出檄文後,各鎮諸侯果然起兵響應,除曹操、袁紹外,還來了十六鎮諸侯,咱們一個個都來認識一下。

第一鎮諸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南陽在今天河南一帶,隸屬於豫州,問題來了,之前袁術還在洛陽。跟著袁紹誅殺十常侍,怎麼就成了南陽太守了呢?這都要怪董卓瞎了狗眼。董卓執政之初,為了拉攏袁術,還特意任命他為後將軍。

後來袁紹和董卓翻臉後,跑到冀州去了。眼見袁紹走後,洛陽的風聲一天比一天緊,袁術感覺再不走,性命可能不保,也趁機逃出了洛陽,直奔南陽而去。此時的南陽郡太守是張谘,算來和袁紹是老鄉。張谘對於袁紹的到來,也算是麵子上過得去,把他安頓在魯陽。

但是袁術對於小小的魯陽縣很是不滿,畢竟自己是後將軍,有軍職,但是沒有行政職位,也就是沒有地盤。於是袁術利用後將軍的名號以及袁氏影響。在魯陽大肆活動,各方有識之士紛紛來投靠,寄人籬下,一直都是袁術的心病,但是明目張膽的去搶張谘的南陽,麵子上似乎不太好看。袁術環顧四周,在尋找代理人的出手。這個時候有一個猛人登場了,他就是孫堅,孫堅待在長沙做太守,覺得地方偏僻,遠離中原,沒有發展前途,就一直尋找機會。北上中原大展拳腳,眼見袁術在魯陽召四方豪傑,孫堅立即北上,尋求袁術的支持。

孫堅自長沙起兵之後,一路北上,還沒跟董卓交戰,就先後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谘,幫助袁術穩穩當當的占據了荊州最靠北的南陽郡,就在孫堅北上後不久,新任荊州刺史劉表上表天子讓袁術名正言順的以後將軍的身份領南陽太守。

麵對既成事實,董卓也沒得辦法,就順水推舟,給了袁術南陽太守這個官職,可惜袁術根本不領情,照樣還是來討伐董卓。

第二鎮諸侯,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潁州郡人,他是袁氏家族的門生。所以他是來給袁家捧場的。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兗州陳留人,他能當上豫州刺史其實應該感謝董卓。前文說了,董卓為了收攏人心,重用名士才提拔的他,董卓是萬萬沒想到這小子也叛變了。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他是漢室宗親,自己家的江山,他不管誰管。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隸屬於司州刺史管轄,他本來是何進府內屬官,何進死後就外放做官了。

第六鎮諸侯,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屬兗州刺史管轄,他有不得不討董的理由,因為曹操就是在陳留挑的大旗,他怎麼著也得給曹操捧個場呀。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睢陽人。今河南商丘人,是東漢名臣太尉喬玄的族人,東郡也是隸屬於兗州,於公於私,他必須得參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