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隻有他力挺關羽,當然這是虛構的情節。要說三國演義貶低曹操,其實也不盡然。三國演義對於曹操這個人的描述是非常有成長性,而且非常深刻的表現出了曹操的蛻變。這個咱們以後再做對比,大家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劉備不講話呢?
因為劉備對二弟的能力太有信心了。袁羽就是說了千古名言:酒且斟下,關某去去便來,說完了,關羽走出帳外,手提青龍偃躍刀,跨馬出營,不一會功夫,就聽營門外,是旌鼓大作號角長鳴,震天動地,好像山崩地裂一樣,那鼓敲得都震人心,這些諸侯都坐不住了,一個個麵有驚慌之色。
袁紹一聽,肯定完了,關羽又被人斬於馬下了,正想讓人去探聽。就在這時,聽到大帳外馬走鑾鈴之聲,緊接著就看到關羽高挺胸膛,手撚長髯,騰騰幾步打外邊進來了,用手一抖,把華雄的首級扔進了大帳。曹操用手一摸,剛才那杯酒還沒涼呢,這就是關二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當然,這段故事是虛構的,正史中,華雄是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殺。但是,這不妨礙故事的精彩,因為故事設計的太精妙,從孫堅敗北開始鋪墊,到華雄上門進入正戲,先後殺了驍將俞涉,再後殺了上將潘鳳,諸侯從大驚,到失色,再到失驚,一步步凸顯緊張氛圍。
可是到了最關鍵的關於斬華雄的情節,作者根本就沒寫,你隻能聽到隆隆的戰鼓和終局一顆圓滾滾的人頭,具體的戰鬥情節,你自己去想吧。
正是這種留白,成就了這段千古名篇,關羽一戰成名,是否會走上人生巔峰呢?從劉備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裏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張飛這話說的沒毛病,乘勝追擊,來一波衝鋒,這確實是好機會啊。
可總有人嫉賢妒能,袁術大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謙讓,你一個縣令手下小卒,膽敢在此耀武揚威,都給我趕出賬去。袁術又來了,梅開二度,而且他還說了一個都字?袁術不但要趕走張飛,還要連劉備、關羽一起趕出去,這就是典型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凡是比他強的,他都看不順眼。
前者給孫堅穿小鞋,今天難為劉備,都是他心虛的表現。袁術的內心就是明知道自己不行,但是又不想承認自己不行,於是就天天的自欺欺人。他們什麼出身,沒有資格和我比,所以我還是最棒的。
這個時候,還是曹操替劉備出的頭,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曹操再次強調能力比身份重要,是一點都不給袁術麵子。袁術當場就急了,既然功等隻重一縣令,我當告退,你們都欺負我,都看不起我,那我走。袁術還耍小脾氣鬧分手了,你說袁家這兩個攪屎的,到哪裏臭到哪裏,曹操也沒得辦法。
此時袁家太強了,還得哄著袁術,曹操道:豈可因一言而不大事,你回來,我錯了,曹操其實挺難的。他在聯盟裏是真想做大事的,想報效國家的。但這袁家兄弟倆一個是飯桶,一個是草包,袁氏家族怎麼就出了這倆活寶,合作沒幾天,曹操的心髒病都快給氣出來了。袁術不能走,那就隻能讓劉備走了。
然後公孫瓚就領著劉關張火龍果組合回寨了。然後曹操暗地派人送酒肉撫慰三人。這個案子用的有多妙?你說劉備兄弟得多委屈,立了大功不賞就算了,結果還被人趕出來了,趕出來就算了,曹操給送點吃的,還得偷偷的。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很想痛貶袁術一頓,但是注意我們都替劉備生氣,可是書中卻沒有寫一點劉備的表現,他什麼表情都沒有,為什麼呢?劉備出場的時候,書中就說了,他喜怒不幸於色。劉備的強大不是表麵的,而是內心的。就是這種生不驕,敗不餒,能忍胯下之辱的胸襟,才會有他的逆天改命。
雖然關羽很牛,曹操很帥,但是本場的MVP卻是一言不發的劉備,事情搞到這個地步,袁家哥倆也算是徹底的失去了人心,關羽的勝利,因為沒有乘勝追擊,也喪失了戰略意義。
討董聯盟,痛失好局,給了董卓反擊的時間,那麼董卓會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