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英擊敗呂布,為何董卓不與他們結親,反倒想與孫堅結親(1 / 2)

劉關張三兄弟聯手擊敗呂布,為何董卓不與他們結親,反倒想與敗軍之將的孫堅結親呢?咱們書接上回,呂布戰敗,逃回虎牢關,張飛提出要擒賊先擒王。理論是對的,可是在實踐中出現了問題,張飛在關下,董卓在關上,張飛叫飛,但是他也不會飛呀。關上一陣亂箭飛石,主要再勇也頂不住,隻好後撤。

張飛的二次殺董計劃,無疾而終。不管怎麼說吧,三兄弟這次是露了大臉了,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其實這話不全對,光有準備是不夠的,關鍵是要有實力,不然天上掉餡餅被砸死的也有不少,話說八路諸侯同請劉關張三人賀功,派人去袁紹寨中報捷

總結起來,為什麼這次能贏呢?主要是袁家兩個攪屎棍不在,他們要是在,還不知道得整出什麼幺蛾子呢。袁紹知道前方大勝,按理說,是不是得表彰一番呢?但是他沒有,而是把戰報給了孫堅,令其進兵。

你說起人不氣人,你自己不上,專門讓別人上,你袁紹是來幹嘛的?孫堅得到戰報,他轉身就去找袁術,而且他還不是空手去了,你帶著根手仗去的,孫堅以仗畫地的,袁術你他娘的太不是東西了。董卓與我,本無仇氣,我為了什麼呀?我奮不顧身去決死,戰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嗣,說到底我還是為了你們家呀,你怎麼對我的呢?將軍卻聽信讒言,不發糧草,導致我戰敗。將軍何安?

你看看今天什麼局麵,功勞都是人家的,你說怎麼辦呢?袁術這是什麼反應呢?惶恐無言,咱也不知道他是後悔還是被孫堅手裏的棒子給嚇到了。然後袁術就進行甩鍋行動,命人斬了禁讒之人,以謝孫堅。

但問題是人殺了,可是兩人的隔閡已經產生,信任一旦破壞,在建立就難了。袁家兄弟今日的所作所為,都是給自己的未來在挖坑,正在此時,忽然有人來報,虎牢關來個要見孫堅,孫堅辭別袁術,回到本寨,來者何人?

乃董卓愛將李傕,李傕可不是空手來的,他帶來了董卓滿滿的誠意,他奉命向孫堅提親,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孫堅之子,這裏就有一個問題,有些讓人捉摸不透。十八路諸侯討董,目前損失最為慘重的便是孫堅,不僅部將祖茂被殺,士卒也傷亡不少。幸好關羽斬殺了華雄,劉關張又擊敗了呂布,這才使得討董之戰有了重大轉機。既然如此,為何董卓不與劉關張結親,反倒與敗軍之將孫堅結親呢?董卓又為何如此看重孫堅呢?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首先是這個情節的由來,說到這個情節的由來,他並非是作者的虛構,而是出自真實的曆史。因為在真實的曆史當中,孫堅才是討董之戰真正的英雄,斬殺華雄的也是孫堅,正是憑借孫堅的一己之力,關東聯軍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直逼董卓占據的京城洛陽。

董卓對孫堅非常忌憚,派李傕前來進行拉攏,這才有了結親之事。羅貫中直接引用了這段真實的曆史,在三國演義的架構中來說,是不是有點矛盾呢?其實不矛盾。劉關張雖然合力打退了呂布,但是此時的三人還是光杆司令,沒有實力。劉備之前救了董卓,董卓都瞧不起劉備,現在也不會高看一眼,而且正因為這段不愉快的過去,董卓也明白,即使現在向劉備拋橄欖枝也沒有戲,但是孫堅不一樣,他在關東諸侯中的地位很微妙。孫堅作為江東猛虎,是伐董的主力軍,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卻不像袁紹、袁術、劉表那樣都擁有割據之地。

因為孫堅不是出身土豪士族,他是靠著軍功從底層爬上來的。此時的孫堅還是依附於袁術的一支軍事力量。但是孫堅的能力很讓袁術忌憚,所以他不給孫堅糧草,想借董卓之手消滅孫堅。董卓正是看準了,現在孫堅與袁術鬧矛盾,此時拉攏孫堅的時機剛剛好。董卓給孫堅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希望和孫堅結親,同時拉了個孫堅子侄的清單,許諾拜這些人為刺史、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