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允要死了,他還給漢獻帝挖了什麼坑呢?(1 / 2)

王允要死了,他還給漢獻帝挖了什麼坑呢?又如何評價王允這個人呢?咱們書接上回。

話說,西涼十萬軍隊包圍長安,真正到呂布獨擋一麵的時候了,可他就是個高級保鏢,哪會打仗呀?盡管自己手下將領如雲,但仍然擺脫不了自己是個保鏢的設定。

因為我們始終隻能看到呂布一個人衝鋒陷陣,什麼叫有勇無謀啊?呂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能做一個好員工,但絕對做不好一個領導。呂布沒有管理能力,就必然要導致另外一個結果,管理的方法簡單粗暴,下屬犯錯誤了。不是說理教育,而是一上來就是搞體罰,士兵畏懼呂布暴力,跟著呂布是死,不跟著呂布說不定還有一線生計。

於是就出現了士兵集體叛逃的現象,呂布真的很受打擊,我又沒有犯什麼錯誤,為什麼這個世界對自己一點都不友好呢?呂布很愁,他終於體會到了被人背叛的感覺。

這種僵持局麵並沒有持續多久。數日之後,董卓餘黨李蒙、王芳在城中做內應,偷開城門,長安失守,呂布再厲害也無法扭轉大局,眼見大勢已去,唯一的出路就是逃跑。可是他並沒有忘記王允,帶領數百騎來到青鎖門外,他想帶著王允一起跑,勢急,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

呂布對自己兩個幹爹不怎麼樣,但是對王允這個嶽父還是真仗義,那麼王允什麼態度呢?

如果得到上天的庇佑,能夠安定國家是我的願望。如果辦不到,我就以身殉國,臨難苟免,吾不為也。你逃跑之後,代我向關東諸公致意。希望努力以國家為念!

王允這話什麼意思呢?王允要活的光榮死的偉大,他還希望呂布去投奔關東,也就是那些討董的諸侯們,呂布就勸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幹嘛呀,咱走吧!王允就問了:你是能把貂蟬還我咋的?開個玩笑,王允是堅決不肯走,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

此時情況緊急,各個城門已經火焰衝天,呂布沒時間和王允瞎吵吵了,王允不走,呂布就帶領數百騎飛奔出關,投奔袁術去了,大家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呂布要投奔袁術呢?主要原因還是袁術近,而且他殺了董卓。呂布為袁家報了仇,理論上他還是袁家的恩人。咱們說回王允,其實他還不如跑了呢,他要死的偉大,其實就是準備給漢獻帝挖個坑。咱們就看看他是怎麼挖這個巨坑的。

話說,李傕、郭汜進城,縱兵大掠。本來長安的百姓就是從洛陽遷過來的,來的時候已經被董卓洗劫過一次,這次又遭了二回罪,很多朝廷大臣也不能幸免,都在這次國難中死了。很快,李傕帶人就包圍了皇宮,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誰都不想死,拯救大家的重擔就落到了漢獻帝的頭上了。

時年十二歲的漢獻帝,被侍臣請上宣平門止亂,漢獻帝也愁啊,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本以為董卓死了,能過上好日子,這好日子過得也太短了吧。李傕望見黃蓋,立刻叫停士兵,口呼萬歲。注意,這個黃蓋可不是東吳的將領黃蓋,而是皇上的儀仗,就是一把大大的黃傘,大夥也可以買一把黃傘,體驗一把當皇帝的感覺。

李傕高喊萬歲。也就是說他還是認漢獻帝這個皇帝的,這樣大家就有了共識,就有了談判的空間。小皇帝倚樓問道:愛卿,沒有旨意你們就帶兵入長安,搞這麼大的陣仗,意欲何為呀?

李傕、郭汜仰麵啟奏: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不是要造反,但見王允,臣便退兵。雖然李傕說是為董卓報仇,但其實對漢獻帝來說是個好消息,他們並沒有打算除掉皇帝,隻是想洗白董卓,而洗白董卓的目的就是洗白自己。既然你們不想赦免我們,我們這輩子也擺脫不了董卓的陰影。那我唯一的活路就是堅持把董卓的路線走到底。

李傕要求交出王允,漢獻帝是什麼態度呢?原文寫的是,徘徊不忍,說明小皇帝對王允的印象還不錯,不舍得讓王允去死。再怎麼說,他殺死董卓是有功的,這個時候就是表現王允覺悟的時候,王允自宣平門樓上跳下樓去,大呼一聲:王允在此,頗有一股壯士一去不複返的氣概。不過,從城樓上跳下去,老頭可摔的不輕。這裏足見王允的身體好,如果王允直接就摔死了,就可以被解讀成畏罪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