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漢獻帝是怎樣主動給曹操投懷送抱的(1 / 2)

漢獻帝是怎樣主動給曹操投懷送抱的?咱們書接上回。

話說,李樂引軍詐稱是李傕、郭汜來劫漢獻帝,天子大驚,但楊奉就說了:這肯定是李樂在狐假虎威,漢獻帝馬上讓徐晃出陣迎戰,李樂竟然不自量力的自己親自上場,結果隻一合就被徐晃一斧砍於馬下,就這麼送了人頭,其他餘黨自然也一哄而散。

路上太守張楊送來了吃的,然後漢獻帝封他為大司馬,張楊也就辭別漢獻帝屯兵野王去了。這應該是三國演義中,性價比最高的投資,給漢獻帝一口吃的,就換了個大司馬。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張楊不繼續保護漢獻帝,大家看看漢獻帝現在有啥呀?啥都沒有啊,自己混個司馬也沒有俸祿,就光是個名號,沒有意義。

所以說人家就趕緊跑了,我伺候不起,就這麼漢獻帝終於重歸了離別多年的洛陽,現在洛陽是什麼樣子呢?宮室燒盡,皆是荒蕪,滿目都是野草。宮院中隻有頹牆壞壁,這就是董卓之前做的妖。

現在的洛陽連個像樣的地方都沒有,隻有讓楊奉趕緊令人蓋一個小宮居住,名為小宮,其實就是個升級點的瓦房罷了。就在這接受百官朝賀,百官接力於荊棘之中,立刻改元,從興平改為建安元年。為什麼要改為建安呢?

建乃重建之意,安乃安全之意,正好對應了漢獻帝重歸洛陽,也是漢獻帝倒黴。當年又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洛陽的百姓居民隻剩數百戶人家,沒有吃的,怎麼辦?

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官員自尚書郎以下,都要到城外去砍柴,好多官都活活餓死在頹牆壞壁之間,漢獻帝的團隊在一個慘字了得,漢末氣運之衰,無甚於此。

太尉楊彪就向漢獻帝上表了,咱這個日子是過不下去了,必須得找個軍閥做靠山。楊彪相中誰了呀?相中了曹操,漢獻帝也是沒得辦法,死馬當做活馬醫,就按你說的辦,趕緊派人把曹操叫來,楊彪領旨,立刻派人趕赴山東,宣告曹操,這個地方三國演義和正史不一樣,正史上是曹操迎接漢獻帝,並不是楊彪請的,是曹操主動去的。

這裏作者這麼寫,其實就是暗示曹操是下一個董卓,請曹操到洛陽等於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請董卓入京,作者有意的把曹操去類比董卓,把楊彪類比何進,漢獻帝和群臣怎麼不吸取教訓呢?

咱們說曹操,聽說漢獻帝車駕已回到洛陽,聚集眾謀士開會。荀彧就首先發言了,一張嘴就是好幾個典故。昔日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如今天子蒙塵,多好的機會。

漢獻帝現在可是個好招牌,天降鴻運砸到了咱們頭上,讓人搶先了那就難辦了。簡單一句話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這裏咱們要說一點,荀彧說這話不隻是勸曹操,還是在勸導曹操的部將,曹操是覺得有道理,但是曹操的手下可不這麼想啊,曹操本來就危機四伏,漢獻帝身邊壞人也不少,楊奉就不是個好東西。

曹操把漢獻帝弄過來,調教好了,你能做個董卓,調教不好,那可要被人當成活靶子了,這就是禍根呐,別人都不要,連袁紹都不稀罕,咱幹嘛要呢?最後還是曹操拍的板,漢獻帝是個大寶貝,必須要弄到手,管他有用沒用,先拿在手裏再說。

曹操正準備收拾起兵,漢獻帝的使臣來宣詔,你看想啥來啥,曹操和漢獻帝想一塊去了,詔書都來了,那趕緊出發吧。再說,漢獻帝在洛陽太慘了,一心等著曹操來,關鍵還屋漏偏逢連夜雨。

此時又有人報告,李傕、郭汜領兵,馬上就殺過來了。漢獻帝嚇壞了,趕緊責問楊奉,去山東的使臣還沒有回來。李傕、郭汜就要來了,咱們怎麼辦呢?總不能抹脖子自裁吧?

沒想到楊奉、韓暹等人還挺硬氣,臣願與賊決死戰,以保陛下!

但是國舅董承不同意,立刻搖頭阻止,你們這樣太莽撞了,咱手裏就你們這點兵,要是報廢了,還有誰能保衛陛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咱們倒不如趕緊奉駕往山東避之,咱們一路被叛軍追著,從長安打到洛陽,不差去山東這點路程,漢獻帝一聽,這個辦法好呀,即日起駕往山東進發。

此時,曹操已經派兵往洛陽來,但漢獻帝確實是等不及了,扈從百官連個馬都沒有,隻能隨駕步行,這些都是官員權貴,平時那麼多人伺候,哪受過這個罪呀?

不過患難見真情,這個時候還能跟著漢獻帝混,朝廷去哪他們去哪?說明這些人還真是有那麼點良心和忠心的。

話說這一行人出了洛陽,沒走多遠,就看見一大票人馬過來,皇帝和皇後都害怕的直哆嗦,當年勇敢無畏的劉協,也變成了他的廢物哥哥劉辯,整天嚇得尿褲子,忽見一騎飛來。漢獻帝一看,高興壞了,正是派往山東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