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孫策為何讓孫權接班,而不是弟弟孫翊和兒子孫紹呢(2 / 2)

隨後,周瑜拜見孫權,孫權詢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公瑾,我現在雖然繼承了父兄之業,但應該怎樣守住家業呢?

周瑜道: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簡而言之,就是要孫權重用人才,那周瑜有什麼人才推薦呢?還別說,周瑜還真推薦了一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肅。

魯肅是臨淮東川人,胸懷韜略,腹隱計謀,關鍵他是超級富二代,經常仗義疏財,解救窮人。周瑜曾經帶數百人過臨淮,結果軍中乏糧,聽說魯肅是這一代的大戶,就跑去找他借糧。魯肅是真豪氣,直接拿出一半的糧食無償捐贈,這可把周瑜感動壞了,而且魯肅平生好擊劍騎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了,現在寓居在曲阿,隨時可以來輔助孫權。

這樣的人才,孫權當然心動了。其實,這裏孫權和周瑜都是各取所需,周瑜想借機舉薦自己的借糧恩人,孫權想借機培養自己的嫡係,畢竟張昭等人都是孫策的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還是得找到自己的小團隊才行。

周瑜舉薦的時機非常好,孫權肯定會毫無條件的接受。於是周瑜趕緊去找魯肅了,但曹操已經派劉燁捷足先登了。不過魯肅最後選擇了相信周瑜,就這樣,魯肅被周瑜拉攏過來。

孫權見到魯肅後,和魯肅談論天下大事,終日不倦,某天眾官散會後,孫權留下魯肅一起喝酒,喝到晚上倆人就睡一個床上了。

半夜,孫權問魯肅,現漢室傾危,四方紛擾;我繼承家業,該如何發揚光大呢?於是魯肅就有了經典的床上對:楚漢爭雄時西楚霸王項羽最屌,現在曹操就是項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說實話,漢朝遲早要完蛋,遲早要被曹操取代的。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曹操不是輕易能除掉的,想在亂世立足,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事,再說,北方的地盤已經被曹操和袁紹搶占的差不多了,你不如趁著北方戰亂,在南方趕緊擴大地盤,先把仇人黃祖剿除,然後進伐劉表,占據荊州,以長江為天險,時機成熟後登基稱帝,以圖天下。魯肅的經營戰略很簡單,用八個字概括就是:先南後北,劃江而治。

孫權聽完是豁然開朗,魯肅的戰略方案奠定孫吳以後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苟著守好江東就完了。曹肅確實是個人才,孫權更加重視了。

完事後,魯肅又給孫權推薦了一個人,誰呢?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諸葛瑾一來就勸說孫權別搭理袁紹,應該和曹操結盟,然後趁機染指北方。

孫權聽從了諸葛瑾的勸告,打發袁紹的使者陳震回去,寫信告訴袁紹,諸葛瑾為什麼不同意孫權和袁紹結盟呢?其實這就是要搞勢力平衡。現在北方袁紹勢力最大,曹操比起袁紹勢力還是偏弱的。

如果孫權和袁紹結盟幹掉曹操,袁紹統一整個北方,到那個時候,袁紹還能把孫權當回事嗎?曹操沒了,袁紹吞並孫權不也是早晚的事嗎?相反跟勢力弱的曹操結盟,兩弱對一強,三足鼎立。

袁紹既不能隔著曹操打孫權,孫權和曹操還能聯合攻擊袁紹,再說孫策掛了的消息很快傳到曹操這邊,曹操一聽,就準備起兵攻打江東。

然後江東的發言人張紘就趕緊勸諫說了,成人之喪而伐之,這是不講武德;你能打下東吳還好說,要是打不下,不是逼著孫權跟袁紹結盟嗎?你還不如好好安撫孫權呢!

曹操一聽也對,隨即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孫權大喜,因為自己獲得了朝廷的認可,那就是最純正的江東話事人了。

張紘回來後,又向孫權推薦一個人,誰呢?乃是中郎蔡邕的弟子顧雍,絕對是個大學問家。

自此以後,孫權威震江江東,深得民心。

再說,陳震回見袁紹,說孫策已亡。孫權繼立,和曹操結盟了。袁紹聽完大怒,遂起七十餘人馬要攻取許昌,官渡之戰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