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親曆記(2)(2 / 2)

轉眼近二十年過去,以“決斷和行動力”著稱的田中首相終於來到了北京。周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以及外交部姬鵬飛部長、外交部顧問廖承誌(時任中日友協會長)等都親臨機場迎接。當周總理與田中首相握手的那一曆史瞬間,作為為中日友好事業獻身的普通一員,我內心深深為祖國的強大昌盛、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而充滿感慨。我相信田中首相也是感觸滿懷。他對曾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加害過的中國人民所給予的熱情歡迎和款待,不會無動於衷。田中在釣魚台寫下的詩句“鄰人目暖吾人迎”,表示要在日本離宮改造為迎賓館的時候請周總理作為第一位客人訪問日本,如此等等,均可資證明。

歡迎儀式結束後,周總理從機場親自陪同田中首相等日本貴賓驅車到釣魚台國賓館。國賓館18號樓迎來了第一位訪華的日本首相。

田中首相對周總理說:“剛剛喝了一點茅台,略有醉意,感覺很好,但是酒興未盡,會談完了還要喝點。”周總理會意,馬上說:“願意喝,可以再送些給你,把你的‘威士忌’換成茅台。”田中點頭致謝並說:“確實是好酒,比‘伏特加’更好,‘威士忌’也比不上。”周總理指著在座的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說:“茅台酒產在他的家鄉貴州省,是紅軍長征時候發現的。‘威士忌’喝多了會上頭,而‘伏特加’不如茅台柔和。”田中連連點頭稱是。

“添了麻煩”掀起波瀾

田中首相一行抵京的當日下午,中日雙方就邦交正常化的談判立即正式展開。談判分為三個層麵:一是中日兩國總理與首相的小範圍限製性會談;二是兩國外長的會談;三是雙方主管官員級別的工作會談。兩位總理和首相主要就重大的原則問題進行陳述並交換意見,外長根據首腦會談的精神和指示,商討起草聯合聲明,由主管負責官員具體落實文字。日方參加上述後兩個層麵會談的成員分別有大平外相、二階堂進官房長官、外務省亞洲局局長吉田健三、條約局局長高島益郎、中國課課長橋本恕等。中方參加會談的有外交部部長姬鵬飛、副部長韓念龍,外交部顧問廖承誌、張香山,亞洲司司長陸維釗、副司長王曉雲,日本處處長陳抗等。

在整個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過程中,中日兩國總理和首相先後舉行了四次會談,兩國外長舉行了三次正式會談,一次非正式會談。我作為工作人員參加了姬外長與大平外相的會談以及修改確定《中日聯合聲明》文字的一些具體工作。

我方關於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立場與見解以及《中日聯合聲明(草案)》,是1972年7月由周總理全麵闡述,通過訪華的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帶回日本轉告田中首相、大平外相的。日方關於談判的議題是由小阪善太郎率自民黨各派議員團訪華時帶來的。就在田中首相訪華前夕,日方托資深議員、大平外相的親信古井喜實帶來了日方在研究我《中日聯合聲明(草案)》後擬出的《聯合聲明大綱》。中日雙方對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想法以及有關問題處理意見大體一致,但在對我方所提複交三原則、台灣問題以及對第三國關係的認定與文字表述上還存在分歧,有待商榷。因而整個談判的過程,曆經艱辛,充滿了鬥爭。可以說《中日聯合聲明》的每一段文字,乃至每個用詞的敲定,都費盡了心思,凝結著血汗。

在雙方談判中最先遇到的難題是日方對侵華戰爭道歉的表態。這個問題是由田中首相在周總理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講話引起的。本來在互換草案中,中日雙方同意在前言中簡述一段曆史的回顧和日方表示道歉,但是未落實文字。田中首相在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詞中,輕描淡寫地提到日本在戰爭中給中國“添了麻煩”,出席宴會的中方人士聽了都感到吃驚、別扭,當場就議論起來,表示不滿。田中的這一表態被公開報道後,更是引起了廣大公眾的強烈反感與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