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循序漸進(1 / 3)

“循序漸進”語出《易經?漸?彖》卦,該卦《彖》辭:“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易經增注?下經?漸》的解釋:“天下事動而躁則邪,靜而順則正。漸則進而得乎貴位,故行有功。”意思是,“天下的事,凡是行動盲目而急躁,就會走入邪途;凡是冷靜而順乎客觀規律,就會登上正道。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達到顯要地位,便會行而有功。”後來的《論語?憲問》朱熹注,則言明,“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漸進爾。”這裏的“循”意為依也,順也。原意是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應當順著次序,一步一步地自修學習提高。在兵法、計謀上,《孫子?九地篇》曰:“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計的反客為主之計,其內容的原文也是引用《孫子?九地篇》。其意為,乘著對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致(最後)掌握其首腦機關,這是循序漸進的結果。兵法上也泛指在確定了全局或戰略的目標後,必須一步一步依次奪取勝利,各個擊破,積少勝為大勝,由弱變強,最後實現戰略性的勝利,避免欲速則不達。

由“循序漸進”獲取全局勝利的,要數戰國時秦朝比較典型。戰國時的秦朝自秦孝公以來,對內通過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對外連連攻伐山東諸侯,取得了節節勝利,在東方設立了三川郡、隴西郡、北地郡。從秦孝王至秦王嬴政的120餘年中,秦消滅東方六國的150萬軍隊,占據了天下1/3的土地、據有6/10的財富,具備了統一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采納李斯的建議:外交上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軍事上則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攻占消滅弱國,然後“循序漸進”,從消滅韓國開始,再及兩側國家。最後在公元前221年,王賁率秦軍從燕南下伐齊,順利攻克齊都臨淄,齊投降,秦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從此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

中國**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也是“循序漸進”,奪取全國政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從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開始,**就及時提出了《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明確指出:“從整個形勢來看,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全國性的內戰不論哪一天爆,我們都要準備好。”“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當內戰不依人們意誌為轉移爆後,**又指揮人民軍隊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一個戰役一個戰役地組織,一個戰鬥一個戰鬥地打,先後組織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決定性大戰役。1948年9月12日,首先起遼沈戰役。於10月15日攻克錦州,殲敵10餘萬人,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範漢傑,截斷了北寧城,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緊接著對長春守敵圍而不打,逼迫長春守敵精神崩潰,意誌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降,10月18日長春被和平解放。緊接著,東北野戰軍又於10月20日至10月28日進行遼西會戰,全殲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實現了東北全境的解放。經過遼沈戰役,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力量對比,不僅在質上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開始占有優勢。人民解放軍已經上升為30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戰場形勢出現了曆史大轉折。1948年11月6日,**不適時機地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起淮海戰役。至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莊地區,圍殲敵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共同配合下,殲滅由豫南前來增援,卻孤軍深入的敵第十二兵團,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華東野戰軍主力將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的邱清泉、李彌、孫克良三個兵團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先殲滅孫元良兵團。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起總攻,再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剿總”副司令杜聿明,殲敵55.5萬人。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江中下遊以北的廣大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髒地帶京、滬一帶已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在淮海戰役進行的時候,平津戰役也於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北平、天津、張家口的敵軍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的任務,使敵失去南逃或西竄的機會,為解放軍從容殲敵提供了可能。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貫徹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新保安之敵兩個師以及從張家口突圍的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1月16日至1月31日期間,在**地下黨組織和民主愛國人士的共同促進下,傅作義率部25萬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華北也基本上獲得解放,從而使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國**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指揮的軍隊完成了戰略決戰,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已被消滅殆盡。國民黨部隊隻有招架之勢,已無還擊之力,解放區的麵積逐漸擴大,國統區的範圍在逐步縮小,最後蔣介石隻能逃離大陸,退到台灣島去了!**領導的部隊在800萬國民黨部隊麵前開始是處於劣勢,但依靠人心向背,戰略戰術的正確,終究由弱變強,積小勝為大勝,最後奪取了全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