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擒賊擒王(2 / 3)

12月2日,張學良又從西安飛抵洛陽見蔣,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並向蔣呈報,謂若不抗日,其部下不穩,勢難支撐,擬請蔣委員長前往西安訓話。蔣介石於12月4日抵西安,並調30萬中央軍“進剿”紅軍,張學良、楊虎城再次進諫。12月7日,張學良再三苦諫,要求蔣介石下令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仍遭蔣介石嚴詞拒絕。12月9日,中國**組織了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大規模群眾遊行示威。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群眾更加激憤,決定到臨潼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命令張學良製止學生運動,並裁示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趕上遊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但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在華清池前請願的學生還高唱《鬆花江上》歌曲,震撼了在場維持秩序的東北軍官兵。張學良也在學生麵前表態,在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複學生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張學良於死地”。

當晚,張學良又一次找到蔣介石,再次勸說蔣介石放過學生。但是蔣介石怒稱:“對這批學生,除了機關槍以外,是沒有辦法的!”張聽後大怒,反問蔣介石:“機關槍不打日本人反而打愛國學生?”張、蔣再次大吵。盛怒之下的張學良深知,要解決問題,形成全國團結抗日的局麵,隻能是通過兵諫,擒賊先擒王才能實現。當晚,張學良與楊虎城商議,決定動兵變,命令白鳳翔去捉拿蔣介石。而白鳳翔說,“對蔣介石隻是照片上見過,沒當麵見過,隻怕到時候在混亂中出差錯。”為此,12月10日,張學良帶著白鳳翔去麵見蔣介石。

此時,蔣正在召開討論通過第六次圍剿紅軍的計劃。12月11日晚,蔣介石邀請張學良、楊虎城等參加晚宴,並宣布了蔣鼎文為西北軍剿匪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綏陝寧四省邊區總指揮的換將任命書,並命令中央軍接替東北軍、西北軍的剿共任務。麵對蔣介石步步緊逼,張學良、楊虎城於12月11日晚間分別召見東北軍與十七路軍的高級將領,宣布了第二天清晨動兵諫的命令。12月12日清晨5時,東北軍華清池前捉蔣,蔣從臥室窗戶跳出外逃,摔傷後背後躲在大石後麵被現活捉。當天,張、楊向全國出了關於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12月12日晚間,宋美齡聞說張、楊兵諫,蔣介石被扣,緊急商量對策。12月13日清晨8點致電張學良,告之澳籍友人端納擬飛西安與張、蔣麵談。國民黨中央卻在12月16日決議以何應欽為討伐軍總司令要對張、楊進行討伐,並付諸對西安實行轟炸行動。國民黨中親日派有借機滅蔣、將事態複雜化之嫌。

有鑒於此,張學良允許一同被扣的蔣鼎文先返回洛陽,並要求**暫停軍事行動,力避事態惡化。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考慮到蔣介石可能調整政策會成為中國未來抗日力量的重要領導人,希望放蔣。**中央在充分分析了當時局勢及各方態度後,形成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共識,遂派周恩來到西安進行各方的協商、斡旋。12月22日,宋美齡、宋子文也趕到西安勸蔣,“寧抗日,勿死敵手!”蔣介石聽了宋美齡的勸告,態度開始轉變。12月24日,蔣介石接受了抗日救國的六項意見但不願意簽字承諾。對此,東北軍、西北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不簽字放蔣”表示不滿,楊虎城也表示反對。

張學良回答說:“蔣介石政治實力依然存在,現在既然要放他,要把他捧為領袖,即使逼他簽字,他到時也會反悔,現在有一個君子協議也很好!”**的代表周恩來,從抗日的大局出,勸說楊虎城接受“口頭承諾而不簽字放蔣”的提議。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在張學良的陪同下乘飛機離開西安,26日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楊“擒賊擒王”動西安事變的壯舉,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開始了全民的抗日戰爭,直至8年抗戰的勝利。張學良、楊虎城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貫徹**“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戰略方針,在1948年6月起的襄樊戰役中,一反我軍“先打分散孤立之敵”的“掃清外圍直搗中心”的傳統戰法,以一部分兵力鉗製敵兵力,而集中主力采用“黑虎掏心”,直撲襄樊城內敵人綏靖區指揮機關,擒獲了國民黨三青頭目、第十五綏靖司令官康澤以及副司令官郭勳祺,形成戰場上國民黨外圍據點群龍無首,失去了指揮,失去了戰鬥力,或望風而逃,或束手待擒的局麵。**對此戰役的勝利,致電劉鄧大軍:“襄陽攻克,康、郭就俘,勝利極大,甚好甚慰。”後來,在1948年11月1日的淮海戰役中,又一次讓華東野戰軍代司令粟裕“你們似宜首先殲滅黃百韜指揮所”。為此,華東野戰軍集中兵力對碾莊黃百韜兵團指揮所進行攻擊,擊斃中將兵團司令黃百韜,全殲第七兵團,對淮海戰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擒賊擒王”謀略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