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局的利益,為保證反法西斯的勝利,隻能以犧牲考文垂城市來保住“超級機密”。兩天後,德國空軍的“月亮奏鳴曲”作戰計劃如期實施,未加任何防範的考文垂市承受了德國飛機長達16個小時的狂轟濫炸,5000多枚重磅炸彈使考文垂市變成了一片廢墟,600多人在空襲中喪生。德國看到考文垂城不曾設防受到了慘重的損失,由此判斷,“超級機密”沒有遭到英國人破譯,德國從此繼續在關鍵時刻放心地使用“超級機密”指揮軍事行動。在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的北非埃及的阿拉曼戰役中,英國全部破譯了希特勒與隆美爾之間的來往電報,對德國兵力部署、作戰意圖一清二楚,為贏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極其重要的條件。英軍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成了北非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為將德、意法西斯軍隊徹底逐出北非戰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丘吉爾首相使用舍考文垂一城的局部利益,換取北非反法西斯戰爭全麵的勝利的“李代桃僵”之計,是非常明智、有意義之舉。
在軍事上,以失地保存兵力,是“李代桃僵”策略主要運用方式。在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的軍隊力量之比,尚處於劣勢,若是采取硬打硬拚的戰法,無疑是雞蛋碰石頭,因此在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個部隊堅決執行**關於“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因此,若幹地方若幹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幹地方若幹城市,是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指示。如中原解放區是由新四軍第五師與八路軍王震率領的南下支隊在抗日戰爭中用鮮血所創建。日軍投降前夕,中原軍區部隊已展到2個縱隊、3個獨立旅及3個軍區共6萬餘人,根據地也擴展到60多個縣,對武漢已造成包圍之勢。但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了搶奪勝利果實和部署內戰需要,調集軍隊,加緊蠶食和包圍中原解放區,並先後占領了鄂中、襄西、鄂東、鄂南、豫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圖消滅中原軍區**的部隊,然後打通國民黨軍隊向華東、華北進軍的通道。至6月26日,蔣介石公然撕毀1946年5月國共雙方代表簽訂的停戰協定,由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10個整編師(相當於軍)約30萬兵力,對中原解放區動了大規模全麵進攻。
麵對強敵的進攻,中原軍區司令員**、政委鄭位三,采取“李代桃僵”之計,以失地換取有生力量的保存,主動放棄了鄂、豫、皖的根據地。於6月底分兩路向西突圍,右路部隊在李、鄭率領下,穿過平漢路,7月下旬進入陝南,與當地遊擊隊會合,8月3日組成豫、陝、鄂軍區。左路在中原軍區副司令王樹聲的率領下,越過平漢路向西突進,7月25日到達鄂西北房縣地區,8月27日組成鄂西北軍區。擔任掩護主力突圍的第一旅7000餘人,當時向東突圍吸引敵人,於7月下旬進入蘇皖解放區,後編入華東野戰軍序列。中原軍區雖然丟失了60多個縣的根據地,但打破了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封鎖包圍,粉碎了蔣介石消滅中原軍區部隊的企圖,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的任務,牽製了國民黨軍30多個旅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區的作戰,從全局來說,“李代桃僵”意義重大。
在企業經營管理上,“李代桃僵”主要體現在企業為了生存與展,要根據市場實際需要,當機立斷,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及時優化組織機構,進行精兵簡政,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以局部利益的犧牲換取全局的勝利。不少中外的大企業都曾使用過這一經營策略,如意大利菲亞特汽車集團在六七十年代,由於美、日汽車工業的蓬勃展,加之後來石油價格猛漲,以及受老企業管理體製老化困擾,工人越來越老,工資越來越高,冗員越來越多,生產效率越來越低,經濟效益越來越差,企業集團年年虧損,一度陷入困境。菲亞特集團采取了“李代桃僵”的策略,棄車保帥,首先砍掉了南非的分廠與設在南美的絕大多數經營機構,停止在北美的汽車銷售,接著關閉了國內7個效益不好的工廠,精簡了5000名推銷員和1萬名職工,取消了汽車經銷人員由公司墊付貨款的不合理慣例,並將節省下來的開支進行技術改造,全麵使用計算機進行產品設計、企業管理以及推廣用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經過這樣一場大刀闊斧徹底的改革,公司不僅起死回生,而且成為西歐著名的工業集團,“菲亞特”幾乎成為意大利企業的代名詞。可想而知,菲亞特若不是進行“李代桃僵”的大手術,不實行精簡機構,不進行技術改造,就不能有菲亞特集團今天的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