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別讓抱怨害了你 (3)(1 / 3)

《孫子兵法》有一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放之四海皆適用。因為通過比較,才能知道他人的成功路徑、他人如何成功、他人失敗的原因、自身有什麼能力、自身有什麼缺點、自己應該如何成功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成功才有了基礎。

2.做事要務實,不要空想

因為有了知己知彼,我們才能務實。當我們細致分析榜樣、要做的事情的困難程度、自我優勢和不足之後,我們就明確了當前麵臨的問題都有哪些。

在這時,我們就要務實,哪些依靠我們的能力可以解決,哪些不能解決應該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解決,如果他人也不能解決是否可以避開它。千萬不要認為隻要靠自己的能力,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這不叫自信,這叫盲目自大。

3.事事有風險,事前做準備

我們知道有一句話叫“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我們還是看到很多瘋狂的股民被套牢。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做任何事都有風險,對於這種客觀存在,人們沒辦法改變它,但是,聰明的人知道該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從概率學上講,沒有任何事是萬無一失的。智者在做事之前,都會先想到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而製訂應對方案,以備不時之需。而那些浮躁的人,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過於樂觀,在工作時遇到了麻煩和危險,由於沒有充分準備而束手無策。

做事不怕細,聰明人做事的方法是--把可能發生的風險都想一遍,並且找出應對辦法,無論這種風險的概率有多麼低。

4.很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持“長久戰”

許多事情千萬不能夢想著一步到位,幻想著一路過關斬將。關雲長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那是文學作品。億萬富翁比爾?蓋茨也要先托關係、走後門找到IBM的負責人,請求人家與自己合作。此後,才有了他笑傲江湖的資本。

因此,做事情不要幻想一步到位,首先就要放下身段,然後做好長期應戰的心理。例如,許多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在剛參加工作時,往往會表現出一種非常積極,充滿激情的工作心態。他們往往希望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盡可能的脫穎而出,從而很快受到領導、管理者的重視。但常常事與願違,越是努力、越是出錯、越是挨批評。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心理在作祟。他們不知道短期內獲得青睞是很難的,除非特殊情況出現,否則它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在職場中有所建樹,一定要有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

抱怨者太好麵子

抱怨懷才不遇的人自覺才能高於一般人,便難以容忍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我們可以將它視作一種過度的自尊,按照老百姓的俗話就是臉皮太薄。以前,我們說某個人無恥,往往說這個人臉皮厚得比城牆拐角還要厚。其實,臉皮保持一定的厚度還是必要的。

然而,抱怨者們往往為了所謂的自尊,不肯低下高貴的頭。可是,不知他們想沒想過,任何一個幹大事的人、成功的人其實都不像他們那樣。例如李白,這位在抱怨者們眼中是屬於近乎於天才的人,也經常低下高貴的頭。

李白從四川來到長安後,為了讓伯樂們看到自己的才華,總去結交達官顯貴。例如投詩賀知章、公主王侯等。再者,我們再看看他的日常生活,他娶的妻子大多都是丞相之女。盡管有些已經不在廟堂多年,但畢竟那都是貴族婦女。為此,李白不惜去做上門女婿。

由此,我們不僅可以得出:臉皮太薄沒有什麼好處。因為臉皮保持一定的厚度是社會的必然。

人生需要阿Q精神,但不需要逃避思考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外傳》自一出世便被奉為經典,阿Q為人所詬病的“精神勝利法”顯然成為不思進取、臉皮厚厚的代名詞。然而,當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完全隔緣呢?顯然,人生路上的失敗會經常出現,在某種情況下將這種失敗進行轉換是完全必要的。

人的承受力總會有一個極限,但困難不斷襲來、失敗次數不斷增多的情況下,“精神勝利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不斷增加的失望情緒。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像阿Q那樣,將幻想中的勝利當作了現實中的勝利。現實中的我們,當扭轉了失望情緒後,別忘了總結失敗的教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