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蘇秦的智謀與燕國的未來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在齊國遊曆求師學習後,又跟隨鬼穀先生學習。
外出遊曆幾年後,蘇秦一無所獲地回到家中,兄弟、嫂子、妹妹和妻子、侍妾都暗地裏嘲笑他,說:“周人的習俗,是從事工商和追逐私利的,他們以十分之二盈利作為努力的目標。如今你舍棄老本行而去幹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嘛!”蘇秦聽了這些話,內心感到非常慚愧和傷心,於是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部閱讀了一遍。他說:“一個讀書人已經埋頭接受業書,卻不能憑這些取得榮華富貴,即使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於是他找出了《周書陰符》,伏案攻讀一年後,他自認為掌握了治理天下的權謀,說:“用這些權謀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他向周顯王進言求見,顯王身邊的臣子一向熟知蘇秦,都瞧不起他,不肯相信他。
於是他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已經死了。他勸秦惠王說:“秦國有四塞之固,有山河及渭河之阻,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這真是個產生天子的地方啊!憑借秦國眾多的百姓與嚴明的軍法,如果用武力來統治天下,吞並諸侯各國,就如同統一羊群一樣容易。”秦王說:“羽毛羽毛尚未豐滿,不可能高飛;法令條文尚未細密,不可能兼並天下。”當時正好在誅殺商鞅,討厭遊說之士,所以秦王並沒有采納蘇秦的意見。
於是他又向東到趙國。趙肅侯讓他的弟弟趙成為相國,號稱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蘇秦離開趙國到燕國去,一年多才被燕文侯接見。蘇秦對燕文侯說:“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兩地,北邊有林胡、樓煩這兩個地方,西邊有雲中、九原地區,南邊有呼沱河、易水防線。國土縱橫二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戰車有七百輛,戰馬有六千匹,糧食夠吃好幾年。南邊有碣石、雁門的豐富物產,北邊有棗栗等貴重特產,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也夠吃飽穿暖了。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啊!
“如果安居樂業無所顧慮的話,燕國沒有敵人來入侵和發生戰爭的危險。大王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燕國之所以不受敵人攻擊和入侵的原因,是因為有趙國在南邊作屏障。秦趙五次交戰,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秦趙兩國都自損兵力、疲憊不堪、互相殺傷很大。而大王卻可以憑借完整的燕國來控製趙國在後邊的行動。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攻擊和入侵的原因啊!況且如果秦國進攻燕國的話就要越過雲中、九原這些地區。再經過代地和上穀地區。要穿越數千裏的路程。即使得到燕國的城邑。秦國的算計也肯定不能長期守住這些地方。秦國不能害燕國的道理是很明顯的了。如今趙國進攻燕國隻需發一道命令、不需十天就能帶領數十萬軍隊駐紮在東垣一帶地區了。渡過呼沱河、涉過易水、不需四五天就靠近燕國的都城了。所以說秦國進攻燕國的戰爭是在千裏之外展開的;而趙國進攻燕國的戰爭是在百裏之內展開的。不憂慮百裏之內的禍患卻重視千裏之外的敵人、沒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結成合縱聯盟使天下諸侯聯合一體.那麼燕國就一定沒有憂患了。”
讀完這段曆史,我深感蘇秦的智謀與眼光獨到。他以燕國的利益為出發點,深刻分析了燕國的地理、軍事和經濟優勢,並提出了與趙國結盟的戰略。他的洞察力和戰略思維,讓我深受啟發。
在蘇秦的時代,周人的習俗是從事工商和追逐私利,而蘇秦卻選擇了遊說之路。盡管初期遭受家人的嘲笑和誤解,他並未放棄。他閉門不出,埋頭苦讀,終於找到了一本足以改變他命運的書籍——《周書陰符》。他潛心研讀一年後,掌握了治理天下的權謀,信心滿滿地開始了他的遊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