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事死如事生——論生死(9)(2 / 2)

有悲觀墊底的執著是一種超脫

讓我們做個實驗。拿起一枚硬幣,想象它代表你正在執著的東西。握緊拳頭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現在如果你打開或放鬆手掌,你將失去你正在執著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執著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世間沒有恒久不變的人和事,可是我們還是拚命地執著。我們害怕放下,事實上是害怕生活,因為學習生活就是學習放下。這就是我們拚死拚活去執著的悲劇和嘲諷的所在:執著不僅是做不到,反而會帶給我們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執著背後的動機也許並不壞,但我們所執著的東西,本質上是執著不了的。就像人們在突然失去伴侶的時候,才了解自己是愛他們的。然後人們就更執著了,當一方越執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變得越脆弱。

人們總是把執著誤以為是愛。即使擁有良好的關係,由於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驕傲,愛也被執著所破壞了。一旦失去了愛,你所麵對的,就隻剩下愛的“紀念品”和執著的“疤痕”。

一味執著也和一味悲觀一樣,同智慧相去甚遠。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度,執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占有的態度。

所謂對人生持占有的態度,並不是專指那種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行徑。占有的人生態度體現在學習、工作、交際、回憶、信仰、愛情等一切日常生活經驗之中。凡是過於看重人生的成敗、榮辱、福禍、得失,視成功和幸福為人生第一要義和至高目標者,皆可歸入此列。因為這樣做實質上就是把人生看成了一種占有物,誤以為達到了這些目標就會享受到世間至高無上的快樂與幸福。

但人生是無法占有的。人生隻不過是僥幸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性的禮物,到了一定期限我們必須按時交還。與其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迷惑了我們,不如我們懷著一種從容閑適的心情去玩味它。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淩駕於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從終極的意義上來看,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隻是過眼煙雲,短暫易逝。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會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曆和人生體驗。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所執著的東西,二是得到了你所執著的東西。一個人的占有欲未得到滿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滿足的無聊是一樣的悲劇。對於一個占有欲極強的人來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然會受到痛苦的折磨;而一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後,又會覺得無聊,於是又會有新的欲求,進而產生新的痛苦。

有的人因為喜愛花兒的美麗,就把它摘下來,放在手心。我們常常和這個人一樣傻。喜愛一個人或是一件東西時就會想方設法地占為己有,以為這樣就可以占有了他的美。人們誤以為把事物據為己有,就可以占有了它的意義。可是,意義是不可占有的,一旦你試圖占有,它就不在了。無論我們和我們所鍾情的人或物多麼的親近,他的美始終在我們之外,不是在我們的占有中,這種美始終存在於人們對其欣賞和傾倒中。正如海涅,他終生沒有娶到一個女人,但他把許多女人的美變成了他的詩,因而也變成了他和人類的財富。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做才能克服執著呢?

唯一的途徑是了解人生的變化性。隻有確實地體會變化,才可以讓我們慢慢解脫執著的觀念,以及錯誤的永恒觀、盲目的追逐。慢慢地,我們就會恍然大悟,我們因為執著不可能執著的東西,而經驗到一切痛苦,這是沒有必要的。也許在開始體會變化時,會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這種經驗是如此生疏。但隻要我們不斷省察自己,我們的心就會逐漸有所改變。“放下”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越來越容易。也許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夠讓我們的愚癡沉沒,但我們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夠深刻體會放下的必要性。那時候,我們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會改變。

我們可以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但一定不要忘記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這樣一種執著有悲觀墊底,就不會走向貪婪。有悲觀墊底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超脫。

生命要保持高貴

尊嚴最能使人高尚

最能使他的活動和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的品質

最能使他無可非議、受到眾人欽佩並高出於眾人之上。

——【德】卡爾·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