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29)(1 / 1)

數遍青枝未展顏,花在春前,臘在春前。釀香情緒漸綿綿,可是相憐?應是相憐。玉笛冰魂尚未還,夢裏關山,客裏關山。快將風雪造嚴寒,人在梅間,詩在梅間。(周燕婷《一剪梅?天未足寒,羅岡梅花未放》)

拋開雪壓霜欺一類套話,卻因梅花未放,轉祈降溫。“釀香情緒漸綿綿”寫梅蕾蓄勢待發,是頓宕,是琵琶聲停欲語遲。“快將風雪造嚴寒”的祈使,寫急切的心情,大是武則天“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的風度,詞屬婉約,因此卻有了俊爽之氣。這首詞在首屆中華詩詞大賽中獲獎在三等之外,我看它比一甲一名那首更帶勁首屆詩詞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王巨農《壬申春日觀北海九龍壁有作》全詩如下:“久蟄思高舉,同懷捧日心。曾教鱗爪露,終乏水雲深。天鼓撾南國,春旗蕩鄧林。者番堪破壁,昂首上千尋。”。

詞本倚聲,今人作長短句,雖不必配以樂曲,卻不能不作此想。交付歌者想來不錯的,一定是好詞。反之,則一定不好。

紅椒串子石頭牆,溪水響村旁。有風吹過芭蕉樹,風吹過,那道山梁。月色一貧如洗,春聯好事成雙。某年某日露為霜,木梓走墟場。某年某日天無雨,瓦燈下,安放婚床。幾隻火籠偏旺,一壇米酒偏黃。(曾少立《風入鬆》)

撇開鄉土氣息不表,這首詞勝人一籌的地方還在於,其流暢感與張力來自對詞體的歌詞性質的把握(很多人不懂這一點),語語可歌,充滿了神韻。你說它是創調嗎,它正傳統。你說它傳統嗎,它又和流行歌曲接軌、和新詩接軌,翻出吳文英手心,可謂一首詞複活了一個詞調。作者網絡詞人,“隻如相公亦作曲子”,倘使柳永複生,亦當拊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