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談 不學詩無以言·明詩(4)(1 / 1)

靈感就是如此。它往往不期而然的到來,不是來自重大新聞,而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細微的契機或一閃念(即靈感)。你想做詩時找它不到,不想做時卻突然來了--“竟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唐?貫休《言詩》)。靈感催生詩詞,應該像蘇東坡那樣反應敏捷,把握迅速--“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宋?蘇軾《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因為靈感是不會等人的。時過境遷,感覺會找不到的。

靈感可遇而不可求,這種憑某種生活邂逅而獲得感悟寫成的詩,通常稱為即興詩。其題材雖小,卻較重大題材的詩,更具詩的品格,因而成功率很高。杜詩題為“漫興”、“漫成”、“聊短述”的詩,就有即興的性質。而據《岷峨詩稿》的統計,編輯部一向收到的稿件中,即興詩包括詠懷詩合起來,不過百分之十,而百分之九十是落套的應景詩、平庸的旅遊詩、隨便的贈答詩滕偉明.走出詩詞創作的誤區[J].岷峨詩稿,2007,(總83).。這是很殺風景的。

門外萋萋草漸齊,一聞車過意清淒。

熒屏不上昔時影,無奈街邊看下棋。(曾卓《某公近況》)

烏紗脫下著單衫,日日相隨有菜籃。

獨有菜農曾見識,招呼猶喊舊官銜。(胡煥章《烏紗》)

在人們熟視無睹的生活事件中,可能包含微妙的人生況味。一經拈出,就是好詩。這兩首詩都與官本位的社會背景相關。前詩將某公退休後的失落與無聊,寫得十分生動,他嘲意味較為明顯。後詩寫稱呼職位的風氣,菜農猶不能免,“獨有”二字,略見世態炎涼,不辨他嘲與自嘲。兩首詩都好,第二首尤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