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嬌慣孩子的原因很複雜,最大的禍根在於“怕” (1)(1 / 2)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們往往怕孩子的要求未被滿足而失望、怕孩子不會吃飯而喂養、怕孩子不能勝任而包辦……這諸多的“怕”,致使父母嬌慣孩子,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父母要想使孩子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就不要“怕”,而是要敢於放手,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

1 隔代教育易嬌慣孩子

家長範先生說,他的女兒4歲,還未上幼兒園。範先生在公司上班,妻子開了一個水果店。他們忙不開,就讓老家的父母帶女兒。從此,女兒被慣出了一身毛病:動不動就哭鬧著要錢買零食,幾乎把零食當作主食,連飯都不吃了;鼻涕流出來了就大聲喊爺爺奶奶;鞋帶鬆了,就把腳一伸,爺爺奶奶馬上蹲下來幫她係上;飯桌上,吵著要爺爺奶奶幫她夾菜……

看到女兒被嬌慣成這樣,範先生和妻子決定有意識地讓女兒吃點苦,鍛煉一下她的能力和意誌,可是一邊的老人心疼了,對女兒又哄又摸又是歎,好像女兒遭罪了一樣;女兒做錯了事情時,範先生和妻子訓斥她幾句,老人馬上站出來為女兒說話;假期在家,女兒學會了自己穿衣服、穿鞋襪,可是一到爺爺奶奶家,又恢複了原狀……

範先生急了,多次對父母說:“你們這樣慣孩子,對孩子將來是沒有好處的!”

誰知父母很不高興地說:“你不也是我帶大的嗎,現在不也挺好?”

頓時,範先生無言以對……

如今,隔代教育是一個頗令人無奈的話題。生活節奏快了,工作壓力大了,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年輕的父母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親子教育。調查顯示,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廣州等,大約有六成的兒童是由祖輩養育的。

有人說,“隔代撫養教育”有害無益,會毀了孩子,這話難免有些絕對。隻要祖輩們有科學的家教思想,同樣可以把孫輩培養成才。比如,英國的哲學家羅素,是跟隨奶奶長大的;俄國文學家高爾基,小時候受到了外祖母的啟蒙教育……

不過,隔代教育確實存在很大的弊端。由於社會急劇變化,老人育兒理念趨於陳舊,加上四個老人疼愛一個孩子,真正需要長輩們教育孫輩的時候,他們早已忘掉了自己的角色是教育者。

盡管老年人是過來人,他們撫養、教育孩子的經驗比年輕的父母更豐富,對孩子也更有耐心、更細致,但是孫輩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女,中間“隔”了一輩。或許他們過去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嚴格,但是麵對“隔輩人”,不少老年人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心態。特別是當他們想到這獨一無二的孫子孫女時,更是覺得“愛得不夠”。於是他們將昔日在兒女麵前展現出來的威嚴藏起來,在孫子孫女麵前像是一個“乖孩子”,甚至有些老年人對孫子孫女“俯首稱臣,唯命是從,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這就是隔代教育孩子易嬌慣孩子的原因。

李謙由爺爺奶奶帶大,到了5歲時特別調皮,在爺爺奶奶麵前更是無法無天。有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李謙的爸爸拿起碗到廚房盛飯,經過李謙身邊的時候,李謙瞅準了時機,迅速伸出了一隻腿,將爸爸絆倒在地,爸爸手中的滿碗米飯也撒了一地。爸爸非常惱怒,追著要打李謙,李謙忙躲到爺爺身後。爸爸正要伸手把李謙拉出來時,爺爺擋住了他,板著臉說:“幹什麼?不許打孩子。”

李謙爸爸無奈地說:“爸,他竟然伸腿把我絆倒,小小年紀就學壞了,我得教訓他一頓。”老爺子冷冷地笑道:“哎,我說什麼事呢,不就是絆你一下嗎?不是我說你,你這麼大的人,難道不知道躲開嗎?真笨,吃飯吧!”

李謙爸爸無奈地蹲下身子,撿起地上的碗,而李謙則在爺爺背後偷偷樂。

生活中,不少隔輩人喜歡偏袒孫子孫女,看不得孫子孫女被批評、訓斥,更別說挨打了。雖然我們不提倡打罵孩子,但是適度的批評和斥責,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具有約束力,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如果祖輩們總是幹涉孩子教育孫子孫女,父母勢必難以管束孩子。當孩子經常受到祖輩的偏袒和保護時,就會不知不覺地養成頑劣、冷漠的性格,缺乏愛心,不懂體貼,任意胡為,不守規則。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如今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不同,出生在盛世,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有天然的特殊地位。在這個信息社會,小孩子的頭腦變得越來越複雜,讓老人看不明、猜不透。因此,想要駕馭孫子孫女,祖輩需要學習新知識,更新舊觀念,掌握現代的家教“孫子”兵法,如此方有可能引領孩子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

隔代教育易嬌慣孩子不是絕對的,這裏的關鍵不在於誰帶孩子,而在於教育觀念是否科學,如果你不得不將孩子交給老人撫養、教育,就有必要經常提醒老人愛孩子要適度,不能縱容、嬌慣孩子,不能包庇不良的言行等,發現孩子有被嬌慣的跡象時,要及時與老人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