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吃了晚飯後雨還是沒有停的趨勢。史蒂夫開始掉起眼淚來,媽媽很為他難過,走過來,抱著他說:“我知道,你心裏很難過,但是沒有辦法,好在鬼節每年都有,我們可以等明年,好嗎?”“明年,那還整整一年呐。”“是的,親愛的,我懂。今天下雨,真是糟糕透了。”“我不幹,我不幹。”史蒂夫一下子變得非常的不可理喻。媽媽很為他難受。於是抱著他,向他保證說:“史蒂夫,我明天帶你到玩具店去,你可以挑一件你最喜歡的玩具,什麼樣的都可以。”
有不少父母認為,過去生活條件不好,自己那一代人受了不少苦。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絕不能讓孩子再遭罪,況且家裏就這麼一根獨苗苗,於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什麼需要都滿足,有求必應。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不遭一點磨難。雖然有時候覺得孩子的要求並不合理,或者自己的經濟條件並不允許,但是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時,他們還是妥協了。他們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其實這是一種有害無益的愛。
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滿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人。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種種要求,父母從來不加分析,一一照辦。久而久之,家長在孩子麵前就會威信全無,稍不如意,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發展到孩子在家稱王稱霸,蠻橫粗野,生活上依賴性強,獨立能力差,逐漸養成嫌髒怕累又懶惰的習慣,經受不起打擊和挫折。
甜甜在學校絕對算是一個好孩子,雖然人緣不是太好,但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孩子,回到家裏卻馬上變成了令家人頭疼的“小公主”。在平時,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活一點不幹不說,還總是不停地向爸爸媽媽要這要那,有時候爸爸媽媽也覺得孩子的要求過分,可是看到寶貝女兒失望的眼神時,他們總是不忍心拒絕,這使甜甜感到了有求必應、隨要隨到的樂趣。如果爸爸媽媽對甜甜的一些無理要求給予拒絕,她就大發雷霆。
一次吃午飯時,媽媽喊甜甜來吃飯,甜甜問:“今天吃什麼?”媽媽說:“牛排,蔬菜沙拉。”甜甜一聽,大嚷:“我不喜歡吃你做的牛排,我要出去吃比薩餅。”媽媽說:“不行,甜甜,我今天剛打掃了房間,又做了飯,實在太累了。明天再帶你去吃比薩餅,好不好?”“我現在就要去,現在!”媽媽繼續請求甜甜,甜甜根本不聽,接著又哭又叫又鬧。媽媽一看到甜甜生氣了,很是心疼,隻好拖著疲憊的身軀,帶她去吃比薩餅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幫助的很多,但是父母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什麼事情都答應孩子,這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及其日後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知識和經驗,尤其對生活的艱難缺少體驗,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不正確的要求,這是可以理解的。家長要理智地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正確的、合理的,應當予以滿足;不正確的、不合理的,哪怕是再強烈、再迫切,也不能予以滿足。
孩子的思維簡單而直接,他們有時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過分的,這就需要父母采取正麵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麼不對,怎樣做是對的。父母應注意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4 怕孩子哭哭啼啼或吵吵鬧鬧
羽羽本來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成天都是樂嗬嗬的。最近一段時間,羽羽突然變得特別容易哭,隻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比如想買一條漂亮裙子,爸爸不讓她把動畫片看完,或者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她都會大哭大鬧。每次,爸爸媽媽都是心軟下來,答應羽羽的要求。最近幾天,羽羽的哭泣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連她自己做錯了事也哭個不停。
為什麼羽羽會突然變得愛哭了呢?事情還得從一個星期天說起。羽羽同媽媽一起逛街時,看到了一個很可愛的洋娃娃,可是媽媽不同意買。羽羽哇一聲就當街大哭起來,她響亮的哭聲引來許多過路人駐足觀望和議論。媽媽窘極了,隻好匆匆買下了娃娃就往家裏趕。
從這以後,羽羽越來越嚐到了哭泣的甜頭。她發現,隻要自己一哭泣,媽媽就招架不住,進而就會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羽羽掌握了“眼淚”這個對付父母的好武器。以後,隻要父母不能滿足她的要求,就會大哭大鬧,最終養成了愛哭的壞毛病。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場景:在超市買東西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沒得到滿足,於是他就大哭大鬧,甚至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開始時,父母不予理會,等到哭聲愈來愈大時,就會給孩子一記耳光,並大聲嗬斥。緊接著,周圍越來越多的人投來目光,父母開始感到尷尬,於是就不得不順從了孩子。於是孩子就在這種情況下懂得了一個“戰勝”父母的“秘訣”——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