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給孩子挫折教育,讓孩子在“磨難”中成長 (2)(1 / 2)

沒想到,四天後巍巍來找點點父母,說點點的錢用完了,想回家,希望與父母談判,但點點的父母斷然拒絕。點點之前多次因為成績不好離家出走,他離家出走逃避問題的做法讓爸爸媽媽非常失望。他們認為兒子的毛病與嬌生慣養有很大關係,最後商議後,決定把兒子送進“吃苦”學校培養他的品質。

今天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錯事,都不許說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隻聽得進讚揚的話,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慣,在學校一受到老師、同伴的批評,就逃課、逃學,與同伴發生衝突;在家父母稍說不是,就哭鬧或賭氣拒絕進食,要家長好話說盡才善罷甘休。

有些父母還有這樣的觀念:寧可自己曆盡磨難,也不忍心讓孩子吃一點點苦,於是就千方百計為孩子鋪墊人生的坦途。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普遍缺乏勇敢麵對困難的精神,有些孩子還沒有走向社會,就因戰勝不了一點點困難而敗下陣來。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很多父母也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觸。

絲絲的母親甘靜很會教育女兒。絲絲是獨苗,出生時特別瘦弱。為了讓女兒長大以後能經受委屈,避免成為隨心所欲的小公主,從絲絲一出生起,甘靜就從不替她“扛”她遇到的困難,並經常利用這樣的困難,達到鍛煉孩子的目的。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絲絲也像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哭著要回家找媽媽。因為她在班裏最小,被她哭得心軟的老師就把她送回了家。甘靜送走了老師,轉身對女兒說:“小朋友們都在幼兒園,還沒到放學的時間,誰也不能回家。現在,你隻能自己去上幼兒園了。”

接著,甘靜把“嗚嗚”哭著的女兒關在了門外。女兒最終向倔強的媽媽作了妥協,央求媽媽說:“媽媽送絲絲去幼兒園吧。”此刻的甘靜心裏很難受,真想一把抱起女兒,把女兒送回幼兒國。可是,甘靜心裏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兒回幼兒園,等於鼓勵了她撒嬌耍賴的行為……

於是,她狠下心對女兒說:“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媽媽第一個去接你。”女兒萬般無奈地走了,她是麵對著家門,一步一步倒退著離開的,一邊退著一邊流著淚說:“媽媽再見!”眼看著女兒走遠,甘靜關起門來大哭一場。一個母親下狠心讓孩子從小接受磨煉,的確需要堅強的意誌!

不過,令甘靜欣慰的是,就從那天起,女兒上幼兒園再也沒哭過。因為母親的舉動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情緒不能解決問題,一個人的願望有時是會遭拒絕的,很多事情並不是隨心所欲的。

要想使孩子成才,父母要讓孩子認識世界的複雜、生活的艱難和人生的艱辛。要讓孩子在挫折中磨煉自己,樹立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念,最終鍛造成具有完美人格與健康心理的優秀人才。

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時,作為父母,除了要幫孩子認真分析具體情況,還要不斷地鼓勵孩子拿出勇氣麵對困難,鼓起勇氣努力向前;告訴孩子,麵對失敗應該毫不氣餒,要勇敢地迎戰它;還要使孩子明白,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要正視困難與挫折。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麵對新的困難。

培養孩子的耐挫力,還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日常生活中,父母也會遇到來自各方麵的困難和挫折,這也是給孩子上耐挫教育課的最好時機。父母要知道,身教勝於言傳,父母的振作、樂觀的態度、堅強的意誌等等,都是給孩子的無聲影響和教育。當然,父母還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也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4 一次體驗勝過萬句叮囑

小光一直想學騎自行車,但因為媽媽怕他摔著,他學騎自行車的計劃一直沒能實現。可是看著別的孩子都會騎自行車,他又有些不甘心,於是便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學自行車,你能不能幫我扶著自行車啊?”

媽媽想了想,覺得如果一直擔心兒子摔倒的話,可能兒子永遠也學不會騎自行車,更為重要的是,當兒子遇到和學騎自行車類似的困難時,可能也會因為害怕“摔跤”而停滯不前,於是她鄭重地答應了兒子。

於是在學車的過程中,媽媽在後麵扶著車子,小光在前麵騎,結果沒到半天的工夫,小光就學會了,媽媽也感到很是欣慰。

在家庭中,一些父母不願意孩子“出格”或是“犯錯”,或是出現什麼“閃失”,就給孩子的體驗設置了許多人為的規定。如不許孩子拿碗筷,生怕孩子打碎碗;不許孩子自己熱飯,怕孩子燙著……孩子在家隻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懶惰、依賴的習慣,做事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