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開創一片天地,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可是,父母在給孩子請家教、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的同時,也包辦了孩子一切生活方麵的事情,有不少父母把對孩子的溺愛當成關愛,把孩子當成寶玉,就是不想讓孩子吃半點苦頭,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根本不能經受風雨。
作為負責任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以及生活能力,應學會放手,讓孩子有獨立的能力麵對生活中的挑戰,給孩子人生中更重要的精神財富。
一對夫婦帶著兒子到遊樂場去玩。當男孩對秋千產生好奇時,爸爸就把他抱到了秋千上。男孩剛剛坐上秋千,秋千就搖晃起來。男孩嚇得大叫:“爸爸,我害怕,我會掉下去的!”
男孩的媽媽一陣緊張,趕緊上前對丈夫說:“多危險呀,你趕緊抱他下來吧!”但是,男孩的爸爸卻沒有這樣做,他對男孩說:“你抓住兩邊的繩子,就不會掉下來了。”
“不,我害怕!”男孩縮起身子,坐在秋千板上不住地扛著身體,希望把秋千蕩起未。他的動作十分難看,秋千也沒有蕩起來。
在一旁的媽媽看著兒子滑稽的動作,哈哈大笑起來:“寶貝兒,你這是在蕩秋千馮?動作簡直是太難看了!”男孩聽到這話,似乎有點泄氣。
這時,爸爸連忙說道:“不是的,剛開始要想讓秋千蕩起來,都要這樣做的。我們的兒子做得很好,一會兒就會蕩起來的。”
“是嗎?”男孩聽到爸爸這麼說,一下子就來勁了,“那我再用力蕩幾下!”
男孩的秋千開始蕩起來了,爸爸微笑地看著他說:“爸爸第一次蕩秋千的時候,也是害怕得要命,一動也不敢動。你比爸爸強多了,我相信你一定會蕩得很好的。”
“真的嗎?那我現在蕩得好不好呢?”男孩明顯很高興,秋千已經隨著他的動作搖蕩了起來,小男孩的歡笑聲回蕩在天空中。
德國著名兒童教育家舒馬赫曾說:“給孩子多多提供嚐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嚐試的機會,也就等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將獨立地麵對未來的社會,獨立地麵對一切問題。對於父母來說,雖然不能給予孩子未來的一切,但可以給予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父母真正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就等於給予了孩子未來的一切。
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通常都是經曆了無數次的探索與失敗的。每個人在做事時,都有一個學習實踐的過程,而且開始通常也都做不好,隻是通過不斷體驗、實踐,才由做不好到做得好。所以,孩子如果在第一次做事時,失敗了,父母不要過多責備,而應幫助他總結經驗,找出原因,下次也就可能做好了。
5 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今年讀初中三年級的高銘,過去曾是個開朗熱情、學習優秀的“三好學生”,上小學的時候,在班上的成績一直名列前五名,班上和學校的活動更是少不了他,他表演的節目在學校裏都是“壓軸戲”。可是,就在兩年前的一個小小的挫折麵前,他變得消沉了。
那是他上初一的上半年,全區中學舉辦了一次知識競賽,高銘作為全校的三名選手之一,參加了最後的決賽。但在最後一輪決賽時,他答錯了一道題。他答完之後,看到了台下同學們失望的目光,正是這些目光把他拖入了挫折的泥潭。後來,同學們都忘記了這場比賽,他還是陷在其中無法走出來,每當大家無意間提到那場比賽,他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漸漸的他遠離了同學們,把自己封閉起來。當他的父母發現他精神恍惚,帶著他去看心理醫生時,被告之他患有輕度抑鬱症。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個人從挫折中恢複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質。心理承受能力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隻要進入社會,就會遇到各種壓力、困難和挫折,有的人能勇敢、樂觀地去戰勝它,而有的人卻顯得懦弱、悲觀,處處想逃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