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給孩子挫折教育,讓孩子在“磨難”中成長 (3)(1 / 3)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優勝劣汰是必然現象,我們每個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都會遇到各種壓力。比如考試不及格,競賽不入圍,升不了重點中學,和同學、老師關係不好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們麵對的問題更多。再加上父母不能正確地指導、對待他們,使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就會有話不敢說,心裏的鬱積得不到舒展,久而久之,就給自己造成強大的精神壓力,長大後無疑難以承受環境帶來的各種壓力。一個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他就會拙於應付局麵,隨之而來的就是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限製他的行動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進一步的失敗和挫折反過來又會加重他的消極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有個名叫郭立的孩子,經常考第一名,不管是什麼樣的考試,他幾乎都能拿第一。第一名就是他的代名詞。因此,大家都稱他是“考不倒的第一名”。

可是,郭立真的是考不倒嗎?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郭立考砸了,別說是重點中學,連二級以上的中學都考不上。他傷心地哭了,他躺在床上想:完了,這下全完了。

這時候,爸爸對他說:“誰能保證人生道路上就沒有挫折!挫折隻是考驗,失敗更能磨煉人的意誌,你要用樂觀的心態去麵對它,才能戰勝挫折和失敗。”

聽了爸爸的話,他想到了自己曾經在日記裏寫了這樣一段話:在生活中,有許多的小失敗和小挫折,但是,隻要我們能快樂地生活,樂觀地麵對一切失敗和挫折,那我們就是生活的強者。

郭立從此發奮學習,為自己製定了學習時間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每天5點30起床,跑步,讀英語,背課文;放學後,看完筆記後做作業;晚飯後,複習、預習。這樣,他的每科成績都提高得很快,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上到初二時,校長還破例批準他直接升入高中;高中畢業,郭立考取了重點大學。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要經過後天的培養、磨煉、吸取教訓等之後才能擁有。父母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去經曆困難,去遭遇打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才會慢慢地從這些挫折中得到培養、鍛煉,遇到困難不悲觀、焦慮,也不懦弱、逃避,而是學會減壓,以樂觀的態度麵對,積極地想辦法戰勝。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出去經受磨難,總把孩子放在精心營造的舒適環境裏,孩子最終將會一事無成。所以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盡早脫離父母的羽翼,去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終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當然,每個人最初遇到坎坷時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開始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及時的幫助,要認真和孩子交談,解開孩子心中的疙瘩,鼓勵孩子堅強、自信地麵對問題。啟發和開導孩子多從有利於自己的那一麵去想,不斷增加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讓孩子在麵對困難時具備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6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陳奕是六年級的學生,她不僅漂亮,學習也很好,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的前三名。一次老師告訴陳奕區裏要進行各校之間的比賽,學校選派她去參加。

陳奕很興奮但也有點緊張,老師和爸爸媽媽都鼓勵她,說隻要是發揮正常,拿名次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