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題出現時,如果別人都是從正麵的角度去審視,那麼,你不妨去關注與此相關的側麵現象,說不定可以從中挖掘出獨特的解決方法。
【活學活用】
日本電影公司要開一家新的電影院,可是新電影院的地址一直遲遲無法確實,幾個高級管理者提出的地點都不理想,計劃被迫延期。
這時,一位高級管理者帶領自己的下屬到將要開設電影院的城市的警察局進行調查。調查的目標十分簡單:哪個地方平時丟錢包最多,然後就選擇丟錢包最多的地方開電影院。理由是,錢包丟失最多的地方,就是人流量最大,消費活動最旺盛的地方。
結果證明,這個選擇非常正確,這家電影院成了電影公司開設的眾多電影院中最火的一家。
逆向思維:反向角度思考問題
【思維導讀】
所謂逆向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為達到一定目標,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或是從問題想要得出的結果推導必須具備的條件,從中引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類的思維具有方向性,存在著正向與反向的差異,由此產生了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兩種形式。很多時候,對問題隻從一個角度去想,很可能進入死胡同,因為事實也許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有時,問題實在很棘手,從正麵無法解決。這時,假如探尋逆向可能,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
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能將不利條件變為有利條件,將缺點變為潛在動力,出其不意地將自身的劣勢變為優勢。優秀的人應該具備逆向思維能力和突破傳統觀念的勇氣,這樣才能在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中抓住機會,獲得發展。
【活學活用】
182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物理教授奧斯特,通過多次實驗證實電流存在磁效應。這一發現傳到歐洲大陸後,吸引了許多人參加電磁學的研究。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懷著極大的興趣重複了奧斯特的實驗。果然,隻要導線通上電流,導線附近的磁針立即會發生偏轉,他被這種奇異現象所吸引。
當時,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思想已傳入英國,法拉第受其影響,認為電和磁之間必然存在聯係並且能相互轉化。他想既然電能產生磁場,那麼磁場應該也能產生電。為了使這種設想能夠實現,他從1821年開始做磁產生電的實驗。幾次實驗都失敗了,但他堅信,從反向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正確的,並繼續堅持這一思維方式。
10年後,法拉第設計了一種新的實驗,他把一塊條形磁鐵插入一隻纏著導線的空心圓筒裏,結果導線兩端連接的電流計上的指針發生了微弱的轉動,電流產生了!隨後,他又完成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如兩個線圈相對運動,磁作用力的變化同樣也能產生電流。
法拉第10多年的不懈努力並沒有白費,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電磁感應定律,並根據這一理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裝置。
質疑思維:懷疑一切,獨立思考
【思維導讀】
質疑,就是對現有事物持科學的懷疑態度,以促使自己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進和創新。質疑思維,是一種以審視的目光、科學的態度、求真的精神進行科學探索的科學思維方法。
古人雲:“學者先要會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為了更快捷地解決問題,就必須對前人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懷疑,隻有這樣,才能夠發現前人的不足之處,才能夠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西方哲學家狄德羅曾經說過:“懷疑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當我們能夠提出自己的質疑時,就說明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找到新的方法,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活學活用】
古代科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物體的下落速度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越重的物體下落速度越快。一個10磅重的鐵球與一個1磅重的鐵球,從同樣的高度落下,10磅的鐵球會先著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鐵球快10倍。他還舉例說,鐵球的落地速度總是比鳥類羽毛快,秋天的落葉總是緩緩飄落,而成熟的蘋果卻是迅速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