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亞裏士多德的“權威論斷”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實,此後的兩千多年間,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這個“真理”。
終於有一天,一個勇敢的年輕人對此提出了質疑——這個人就是伽利略,他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連在一起,讓他們從高處落下,情況會怎樣呢?
於是,伽利略就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那個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在相同的條件下,會同時落地。
按照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就會得到相反結論,這是由於鳥類羽毛體積相對較大,下落過程中其單位麵積所受到的空氣阻力遠遠超過了鐵球和蘋果,因而出現了鐵球落地快、鳥類羽毛落地慢,蘋果落地快、樹葉落地慢的現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的正確性。正是因為敢於質疑,伽利略才成為推翻亞裏士多德“權威論斷”的第一人,同時,也成為物理學中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者。
聯想思維:通過聯想尋找規律
【思維導讀】
作為形象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和方法,聯想思維是指人們在頭腦中將一種事物的形象與另一種事物的形象聯係起來,探索它們之間共同的或類似的規律,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
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心理活動,聯想思維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就注意並研究了這種心理活動,提出了“聯想律”:第一,接近律;第二,相似律;第三,對比律。除上述三種“聯想律”外,後人還提出了一些聯想規律,如“因果律”等。
聯想思維需要對事物進行廣泛了解,隻有對外部事物有足夠的了解,在遇到某一難題時,才會從大腦儲存的信息中發掘出聯想的事物。
許多人成功的事實表明,他們往往能抓住生活中的偶發事件,產生豐富的聯想,構築藝術作品或進行科學技術發明,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源於一件女子臥軌的新聞事件。魏格納從看到世界地圖聯想到大陸漂移說,貝爾從聽到吉他聲想到改裝電話機……由此可見,聯想的力量是何等驚人。
【活學活用】
非洲島國毛裏求斯大顱欖樹絕處逢生,就得益於科學家豐富的聯想。在這個國家有兩種特有的生物——渡渡鳥和大顱欖樹。在16、17世紀的時候,由於歐洲人的入侵和射殺,渡渡鳥被殺絕了,而大顱欖樹也開始逐漸減少,到了20世紀50年代,隻剩下13棵。1981年,美國生態學家堪布爾來到毛裏求斯研究這種樹木,他在測定大顱欖樹的年輪時發現,它的樹齡是300年,而這一年,正好是渡渡鳥滅絕300周年。這也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時,也就是大顱欖樹不再增加之時。這個發現引起了堪布爾的興趣,他找到了一隻渡渡鳥的骨骸,發現其胃裏有幾顆大顱欖樹的果實,這說明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的果實。
一個大膽的想法浮上了堪布爾的腦海,他認為渡渡鳥與大顱欖樹種子發芽有莫大的關係,可惜渡渡鳥已經在世界上滅絕了。但堪布爾轉而想到,像渡渡鳥那樣不會飛的大鳥還有一種仍然沒有滅絕,吐緩雞就是其中一種。於是他讓吐緩雞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幾天後,被消化了外邊一層硬殼的種子被排出體外,堪布爾將這些種子小心翼翼地種在苗圃裏,不久之後,種子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芽,這種瀕臨滅絕的寶貴樹木最終絕處逢生。
邏輯思維:嚴密推理,找到切入口
【思維導讀】
愛因斯坦曾經指出,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必須是一個“嚴謹的邏輯推理者”。其實,無論是科學界還是其他行業,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慣用邏輯思維來分析問題,往往可以掌握事物的本質,有效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