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內分泌失調所致不孕 (2)(3 / 3)

2.蔡小蓀治療閉經

蔡小蓀治療原發性閉經以育腎養血為主,參血肉有情之品,使腎氣旺盛,衝任充盈,月事得以時下。其基本方為:炒當歸9g,生地黃、熟地黃各9g,熟女貞子9g,仙靈脾12g,肉蓯蓉9g,山茱萸9g,製黃精12g,河車大造丸(吞)。大便不實者,去生地黃、肉蓯蓉,加炒淮山藥9g,菟絲子9g。每服10劑,1個月為1個療程,通常觀察3個月。本類型閉經,多屬基礎體溫呈單相。經過治療,基礎體溫呈雙相,預示病情好轉,可改用調經方。其基本方為:炒當歸9g,熟地黃9g,川芎4.5g,白芍9g,懷牛膝9g,丹參9g,製香附9g,桂枝3g,紅花4.5g,澤蘭9g。經水通行後,仍需繼續治療,直到停藥3個月,經水仍能按時來潮,方為痊愈。

3.祝湛予治療閉經

祝湛予指出寒濕凝滯型閉經,治宜溫經散寒,調經養血。方選金匱溫經湯(吳茱萸、當歸、白芍、川芎、黨參、桂枝、阿膠、牡丹皮、半夏、甘草、生薑)或少腹逐瘀湯為主方加減。治療閉經,加用雞血藤、蘇木、劉寄奴、茜草根、牛膝、莪術等通經活血藥物。因子宮發育不良或不排卵而合並閉經者,改用通經丸(仙茅、仙靈脾、紫石英、紫河車、當歸、川芎、熟地黃、赤芍、茺蔚子、艾葉、香附、紅花、黨參、桂枝、劉寄奴、蘇木、丹參、山楂各30g,共研細末,加益母草800g,配成蜜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為主方治療,養血散寒,補腎調經,溫經通絡。

4.陳筱寶治療經驗

陳筱寶以求嗣方試探之(當歸、川芎、香附、澤蘭、丹參、牛膝、艾葉、川續斷、益母草、月季花、朱砂),3劑覺腹中略有動,乃用調氣疏肝法囑連續進服2個月,一麵勸其改變環境,使其情誌舒暢,同時贈予八製香附丸(香附、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紅花、黃連、半夏、秦艽、牡丹皮、青皮)久服,逾年經調,懷孕生子。

(四)常用中成藥

1.八珍益母丸

適用於氣血兩虛閉經。每次1丸,3/d。

2.六味地黃丸

適用於腎陰虛,心煩盜汗患者。每次1丸,3/d。

3.艾附暖宮丸

適用於寒凝血瘀型閉經患者。每次1丸,2/d。

4.烏雞白鳳丸

適用於陰血不足型閉經患者。每次1丸,2/d。

5.女寶

適用於肝腎不足型閉經患者。每次4粒,3/d。

6.血府逐瘀膠囊

適用於血瘀型閉經患者。每次2粒,3/d。

7.桂枝茯苓膠囊

適用於寒凝血瘀型閉經患者。每次2粒,3/d。

(五)單方驗方

1.參芍二仙湯

丹參15g,當歸、川芎、赤芍、仙茅、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茺蔚子、金櫻子各12g,香附10g。每天1劑。

2.益腎化瘀湯

淫羊藿20g,杜仲、菟絲子、枸杞子、當歸、牛膝、丹參各15g,何首烏、桃仁各12g,紅花、酸棗仁、甘草各10g,氣虛血瘀加黨參、黃芪;寒凝血瘀加肉桂、附子;氣滯血瘀加附子、烏藥、香附。

3.益氣補腎活血方

黨參、黃芪、當歸、鹿角膠、淫羊藿、補骨脂、山藥、雞血藤、丹參、茺蔚子、香附各10g。

(六)針灸療法

1.體針

(1)針法1

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氣穴、水道。

操作:毫針刺法。留針30min,1周3次,10次1個療程,經間期停針。

(2)針法2

取穴:關元、腎俞、肝俞、三陰交、太溪、太衝。

操作:毫針刺法。留針30min,1周5次,10次1個療程。

2.電針

取穴:關元配三陰交,歸來配足三裏,中極配氣海。

操作:每次可選1對或2對穴,毫針刺法,接通電針儀,以疏密波或斷續波中度刺激,每次15~20min,1/d,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5~7d。

3.皮膚針

取穴:腰骶部膀胱經第1側線,臍下任衝循行路線,歸來、血海、足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