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內分泌失調所致不孕 (4)(3 / 3)

2.王子榆治療經驗

王子榆治療基本方為:桑寄生12g,菟絲子12g,川續斷10g,炒杜仲10g,太子參10g,山藥15g,山茱萸10g,石蓮肉10g,芡實12g,升麻6g,熟地黃10g,苧麻根10g,椿根皮10g。若腎陽虛者加補骨脂、鹿角膠;若腎陰虛者加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桑椹、生地黃;若血虛者加當歸、何首烏、阿膠;若陰虛血熱者減熟地黃、地骨皮、黃芩、生地黃;若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

(四)常用中成藥

1.宮血寧膠囊

適用於血熱型患者。每次3粒,3/d。

2.烏雞白鳳丸

適用於氣血虧虛患者。每次1丸,3/d。

3.春血安膠囊

適用於腎虛血熱患者。每次6粒,3/d。

4.金匱腎氣丸

適用於腎氣虛患者。每次1丸,2/d。

5.歸脾丸

適用於脾氣虧虛心脾兩虛患者。每次1丸,2/d。

6.橘核丸

適用於肝氣鬱結患者。每次1丸,2/d。

(五)單方驗方

1.功血散

山藥、黨參、煆牡蠣各30g,黃芪、川續斷各20g,白芍、茜草、地榆、海螵蛸各15g,阿膠、血餘炭、炒蒲黃各12g,三七粉(衝)6g。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

2.寧宮湯

黃芪45g,白術15g,旱蓮草、仙鶴草各30g,三棱、莪術各9g,阿膠(烊)10g,血餘炭、當歸各12g,胡蘿卜纓100g,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3.益氣固衝止崩湯

黃芪30g,白術、醋柴胡、陳皮炭、仙鶴草、甘草各10g,黨參、芥穗炭、當歸、川續斷各15g。氣虛加烏梅炭,黨參易紅參;血虛加生地炭、阿膠;血熱加黃芩、牡丹皮、焦梔子;血瘀加蒲黃炭、茜草;氣鬱加香附、藕節;腰痛加烏藥、延胡索;出血量多,日久不愈,加三七粉、海螵蛸。

4.加味固衝湯

海螵蛸、煆龍骨、煆牡蠣各30g,五倍子、黑芥穗各10g,茜草根、熟地黃各15g,炒白術12g。每天1劑,水煎服。

5.益氣固經湯

黃芪30g,黨參20g,丹參、陳棕櫚炭、地榆各10g,益母草、海螵蛸、阿膠各15g,生茜草、三七粉(衝)各6g,每天1劑,水煎,早晚2次服。

(六)針灸療法

1.體針

(1)針法1

取穴:關元、三陰交、腎俞、交信。氣虛配氣海、脾俞、足三裏、膏盲俞;陽虛配命門、氣海、複溜;陰虛配然穀、陰穀。

操作:補法,每次針20min,1/d。

(2)針法2

取穴:卵巢穴。定位在恥骨聯合中點上3橫指旁開4橫指處(即子宮穴上5寸)。

操作:針前令患者排空小便,取卵泡成熟側(或雙側)卵巢穴。局部嚴格皮膚消毒,選用長10cm、直徑0.45mm毫針,垂直刺入,深度據患者的體型適當調整,一般可刺5~8cm,並反複提插撚轉,至局部出現酸脹麻重,針感向外生殖器放射,留針30min。針刺最多不超過3次。本法適用於卵子滯留症。

2.灸法

取穴:大敦、隱白。

操作:用麥粒炷直接灸,每次5~7壯,1/d。取關元、氣海、命門、三陰交、太衝。血熱、血瘀加隔俞、血海,腎陰虛加腎俞、太溪;脾虛加足三裏、陽陵泉、隱白次。

3.穴位注射

取穴:關元、中極、子宮、三陰交、腎俞、次髎等。

操作:月經第7、9、11、13天用HMG1支,每次選用1穴,選用下腹部穴位時應先排尿。針刺局部有脹感並向外生殖器或足底放射時注藥。如有反應(B超監測卵泡發育長大、CMS增加),用藥至CMS≥10,卵泡>18mm時,次日肌內注射HCG5

000~10

000U,如BBT24h後未上升再肌內注射HCG5

000U。如反應不良,第14天再用HMG1支、於符合上述反應標準時改用HCG。此為一治療周期。

(七)西醫治療

1.藥物誘發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