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內分泌失調所致不孕 (5)(3 / 3)

可見卵巢增大,胞膜增厚,表麵光滑,呈灰白色,有新生血管,胞膜下顯露多個卵泡,但無排卵征象,腹腔鏡下取卵巢組織送病理檢查,診斷即可確定。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按照修正的2003年標準(3項中符合2項即可診斷)。

1.排卵稀發或無排卵。

2.高雄激素血症的臨床和(或)生化體征。

3.多囊卵巢以及排除其他病因(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腫瘤和庫欣綜合征)。

(二)鑒別診斷

1.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患者可有肥胖,脂肪呈向心性堆積,結合其他實驗室檢查區別。

2.卵巢腫瘤

分為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早期一般無症狀,多在查體時發現。其中睾丸母細胞瘤、門細胞瘤等男性化腫瘤均可產生過量雄激素,多為單側實性腫瘤,進行性增大明顯,B超可定位。

【治療】

(一)中醫辨證治療

1.腎虛痰阻

主症:月經遲至,漸致閉經、肥胖、多毛、嗜睡、怕冷,腰膝酸軟,婚後不孕。舌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腎化濕,祛痰調經。

方藥:腎氣丸合蒼附導痰湯。

熟地黃9g,山藥12g,山茱萸9g,澤瀉9g,茯苓12g,牡丹皮10g,桂枝9g,製附子6g,蒼術10g,香附10g,膽南星10g,枳殼12g,半夏10g,陳皮10g,甘草6g,生薑10g。

加減:神疲乏力者,加黨參、黃芪;腎精不足,陰陽兩虛者,去桂枝、製附子,加阿膠。

2.腎虛肝鬱

主症:月經稀少或閉經或月經頻發,量多,體毛濃密,急躁易怒,或麵部、胸背痤瘡,口幹欲飲,大便幹。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補腎清肝,解鬱調經。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丹梔逍遙散。

熟地黃12g,山藥10g,山茱萸12g,澤瀉10g,牡丹皮12g,茯苓10g,梔子12g,白芍12g,當歸9g,柴胡9g,炙甘草6g,白術9g,煨薑6g,薄荷6g。

加減:大便幹結者,去煨薑,加大黃;胸悶者,加枳實、瓜蔞。

3.氣血瘀滯

主症:月經後期,量少有血塊,甚或閉經,不孕,情誌不暢,煩躁易怒,小腹脹滿拒按或乳房脹痛。舌質黯紅,有瘀點,脈沉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逐瘀調經。

方藥:膈下逐瘀湯。

當歸12g,川芎10g,赤芍12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2g,延胡索12g,五靈脂10g,香附10g,甘草6g。

加減:若乳房脹痛,加鬱金、穿山甲、夏枯草;藥後經血不行,加牛膝、澤蘭、大黃;小腹涼痛,加巴戟天、仙靈脾。

(二)古方今用

1.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6g,黃芩10g,梔子6g,柴胡10g,車前子(包煎)20g,澤瀉8g,當歸12g,生地黃10g,茜草15g。適用於肝火內盛患者,見有不孕、乳脹、急躁、痤瘡等。每天1劑,連用7d。

2.知柏地黃湯

知母10g,黃柏12g,熟地黃10g,山藥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2g,茯苓12g,澤瀉10g。適用於陰虛火旺患者,見有不孕、盜汗、腰酸等。每天1劑。

(三)常用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

適用於腎陰虛患者。每次1丸,3/d。

2.桂枝茯苓膠囊

適用於血瘀患者。每次2粒,3/d。

3.補中益氣丸

適用於脾氣虛患者。每次1丸,3/d。

4.益母草衝劑

適用於氣滯血瘀患者。每次1袋,3/d。

5.人參養榮丸

適用於氣血虛弱患者。每次1丸,3/d。

6.血府逐瘀膠囊

適用於氣滯血瘀患者。每次2粒,3/d。

(四)單方驗方

1.歸芪活血湯

當歸、黃芪、枸杞子、菟絲子各30g,仙靈脾、丹參、皂角刺各15g,生薑3片,大棗10枚。每天1劑,水煎服,主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氣血虧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