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所致不孕 (1)(1 / 3)

第六章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所致不孕

(1)

【概述】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簡稱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於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製失調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中醫學中根據臨床表現可歸屬“月經先期”“月經過多”“月經延長”“月經先後無定期”“崩漏”等證治範疇。

功能性子宮出血可發生於初潮至絕經間的任何年齡,育齡期占30%,青春期占20%,絕經前期患者占50%。常表現為月經周期長短不一,經期延長,經量過多或不規則陰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可分為排卵型和無排卵型兩類,約85%病例屬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病因與發病機製】

(一)病因

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以及大腦的控製和反應維持正常的月經周期,而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釋放或平衡方麵的變化,精神過度緊張、恐懼、憂傷、環境和氣候驟變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多種因素,均可通過大腦皮質和中樞神經係統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調節。營養不良,貧血及代謝紊亂也可影響激素合成、轉運和對靶器官的效應而導致月經失調引起功能性子宮出血。

(二)發病機製

1.無排卵功能性子宮出血

多發生在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婦女。青春期由於下丘腦和垂體的調節功能尚不成熟,與卵巢間尚未建立穩定的周期性調節和正負反饋作用。此時期FSH成持續低水平,LH無高峰形成。因此,卵巢內雖有成批卵泡生長,卻無排卵。

圍絕經期婦女由於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幾乎耗竭,剩餘卵泡也對垂體促性腺激素感應性低下,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對垂體負反饋減弱,導致FSH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正常月經的發生是基於排卵後黃體生命期的結束、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撤退,使子宮內膜皺縮壞死而脫落出血。大多數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是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

2.排卵性月經失調

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患者雖有排卵功能,但黃體功能異常。

(1)月經周期中有卵泡發育及排卵,但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導致子宮內膜反應不良。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LH/FSH比例異常造成性腺軸功能紊亂,生理性原因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紊亂等均可導致黃體功能不足的發生。

(2)患者有排卵,黃體發育良好,但萎縮過程延長,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

【中醫病因病機】

此病的形成有多種原因,而非一髒一腑,常氣血同病,多髒受累。其中主要為虛、熱、瘀所致,虛多屬腎虛、脾虛,熱主要為實熱或陰虛內熱,瘀為寒凝或熱瘀。

1.血熱

素體陽盛,或情誌不遂,肝鬱化火,或感受熱邪,或過食辛辣助陽之品,火熱內盛,熱傷衝任,迫血妄行,非時而下,遂致崩漏。

2.血瘀

七情內傷,氣滯血瘀,或感受寒、熱之邪,寒凝或熱灼致瘀,阻滯衝任,血不循經,非時而下。

3.脾虛

憂思過度,飲食勞倦,損傷脾氣,中氣下陷,衝任不固,血失統攝,非時而下,遂致崩漏等症。

4.腎虛

先天腎氣不足,年少腎氣稚弱,圍絕經期腎氣漸衰,或早婚多產,房勞傷腎,耗傷精血,則腎陰虛損,虛熱內生,迫血妄行,經血失約;或命門火衰,腎陽虛損,衝任不固,不能製約經血,亦致經血非時而下。

【臨床表現】

(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