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價格檔案和價格評價體係。企業采購部門要對所有采購材料建立價格檔案,對每一批采購物品的報價,應首先與歸檔的材料價格進行比較,分析價格差異的原因。如無特殊原因,原則上采購的價格不能超過檔案中的價格水平,否則要作出詳細的說明。對於重點材料的價格,要建立價格評價體係,由公司有關部門組成價格評價組,定期收集有關的供應價格信息,來分析、評價現有的價格水平,並對歸檔的價格檔案進行評價和更新。這種評議視情況可一季度或半年進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標準采購價格,對采購人員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獎懲。財務部對所重點監控的材料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產品標準成本定期定出標準采購價格,促使采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貨比三家,不斷地降低采購價格。 標準采購價格亦可與價格評價體係結合起來進行,並提出獎懲措施,對完成降低公司采購成本任務的采購人員進行獎勵,對沒有完成采購成本下降任務的采購人員,分析原因,確定對其懲罰的措施。
通過以上四個方麵的工作,雖然不能完全杜絕采購人員的暗箱操作,但對完善采購管理,提高效率,控製采購成本,確實有較大的成效。
(2)建立規範的材料核算體係。
建立賬戶勾稽關係嚴密,管理職責嚴明的材料管理核算體係也是材料成本控製的基礎之一。在建立核算體係時,主要有兩點要注意:一是企業的財會部門按現行《工業企業會計製度》規定,隻設置“原材料”、“周轉材料”兩個總賬科目,進行材料增加減少和庫存的總價值核算;而倉庫設置數量帶金額的材料明細賬,負責每一種材料數量帶金額的增加、減少及庫存的明細核算。並本著方便生產、有利管理的原則,從實際需要出發,確定建立若幹本材料明細賬,統一編號後,與財會部門約定哪幾號材料明細賬歸屬為財會上的“原材料”科目;哪幾號材料明細賬歸屬為財會上的“周轉材料”科目——從而使財會部門的材料總賬科目與倉庫的材料明細賬之間構成嚴密的勾稽關係,確保其賬賬相符。二是財會部門在對某種材料作出增加、減少,庫存的會計處理時,必須服從倉庫的指令,即對某種材料倉庫指令財會部門增加或減少,財會部門就作增加或減少的會計處理。倉庫的指令就是每月終了時,由倉庫編製報送給財會部門的數量帶金額的《材料收、發、存月報表》。沒有倉庫的指令,財會部門絕不可擅自對某種材料作增加或減少的會計處理,否則就會破壞財務總賬與倉庫明細賬之間保持的嚴密勾稽關係,就會導致賬賬不符乃至引起混亂。財會部門憑倉庫指令來作材料增減的會計處理,這樣倉庫材料如發生賬物不符,主要由倉庫負責去查明原因,也就是把企業材料管理、核算與使用好壞的主要責任,落實到倉庫材料管理者的頭上,使之職盡其責、心盡其責,使財會部門的材料總價值核算,與倉庫材料數量帶金額的明細管理與核算之間,職責嚴明、製約有力,無“糨糊”可攪。
(3)建立企業原材料價格信息管理中心,調控企業內部材料價格。
采購價格是影響材料成本的主要因素,隻有控製好材料的采購價格,才能更好地控製材料成本。在可能影響材料成本的各部門中,采購部門是敏感性最強的部門,是材料成本控製的關鍵部門,因為采購價格完全由它們決定,但是其他相關部門絕不能袖手旁觀,可以通過發揮監督職能來間接控製采購價格,具體的做法是建立“原材料價格信息管理中心”。采取的辦法是進行市場價格調查,訂閱原材料價格刊物、網上查詢、同行業交流等形式來搜集價格信息,這些方法給監督控製原材料采購價格方麵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原材料市場價格瞬息萬變,而且采購過程中還可以討價還價,同時買多買少價格不一樣;是否長期訂貨價格也不一樣;有需業務人員登門求購的,也有供貨單位找上門聯係的。因此,靠財務部門到市場搜集信息或查詢價格,實際上受到很多限製。為了更好地控製原材料采購價格,企業可成立原材料價格信息管理中心,工作重點從公司外部轉向公司內部,原材料價格信息管理中心工作的內容之一,就是要求企業內部各單位將自己本單位每月所購的原材料按品種、數量、價格、供應方向“管理中心”報告,管理中心根據各單位的報價,在企業內進行比較並定期審查,以此來製約各單位的采購價格。
原材料價格信息管理中心的成立,改變了財務監督控製的方式,使監督工作從外部搜集信息轉向了進行內部價格比較,使企業內部各單位的采購價格向較低者看齊,從而使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價格逐步降低,達到了控製采購價格、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
(4)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製定材料采購模式。
[1]通過付款條款的選擇降低采購成本。如果企業資金充裕,或者銀行利率較低,可采用現金交易或貨到付款的方式,這樣往往能帶來較大的價格折扣。此外,對於進口材料、外彙幣種的選擇和彙率走勢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如2007年某公司從荷蘭進口生產線,由於考慮了歐元的弱勢走勢,於是選擇了歐元為付款幣種(該公司外幣存款為美元),從而降低了設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