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庫存成本控製概述
成功管理庫存並合理控製,其成本的首要問題是對庫存及其成本構成有一個正確且全麵的認識。因為庫存成本的隱蔽性,使得管理人員對其認識一般總是片麵的,常常會忽略一些重要的方麵。
庫存按其是否可用可分為可用庫存和不可用庫存,可用庫存是指那些可以隨時用於生產或者訂單交貨的庫存;不可用庫存則是指那些在短時間內無法用於生產或交貨的庫存,例如運輸過程中的在途庫存、生產線上的在製品、倉庫中的淤滯庫存(即銷售的機會非常小)和預留庫存(為客戶的訂單預留但還沒有交貨)。
庫存按其存在形態又可分為原材料、在製品、半成品、產成品、維修備件、在途庫存、寄售庫存。不同形態下的庫存其管理方式和目標是不完全一樣的。例如原材料庫存的管理,強調的是生產計劃的準確、原材料計劃的及時、供應商交貨的快速和穩定,降低原材料庫存也應相應從這些方麵來入手。而在製品或者是半成品的庫存量控製則需要通過製定合理的生產線工作節拍、使物料在生產線上連續而均勻地流動、減少在製品的等待時間、合理布置生產線的位置以物料在生產過程中的轉移距離等措施來實現。
2.庫存成本控製的內容
庫存成本的構成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主要部分:庫存持有成本,庫存獲得成本,庫存缺貨成本。
對應庫存成本的構成,庫存成本控製策略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庫存決策:控製庫存的持有成本。管理者通過對物料的定量分析來決定什麼產品需要庫存,什麼產品不需要庫存,以及各種產品庫存的規模、周轉率和分布情況,從而最終控製庫存持有成本。
(2)確定庫存的訂貨方法:控製庫存獲得成本。管理者通過確定庫存的再訂貨點、訂貨周期和每次的訂貨量,從而最終控製庫存持有成本。如采購點在意大利的,可將采購批量控製在一個月一次。
(3)需求預測:控製庫存的缺貨成本。庫存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獲得相對準確的需求預測,包括生產計劃、銷售計劃等。
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除了根據企業的產品特性,確定正確的庫存管理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對所確定的庫存產品不能一視同仁,而是要區別對待,分類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講的abc分類法。abc分類法,就是將庫存物料按照占用資金的大小和銷售額所占的比例進行分類。銷售額所占的比例較大的物料歸入a類,比例稍低的歸入b類,最低的物料歸入c類。這種分類方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對重點物料的嚴格控製,在整體提高企業交貨水平的基礎之上,降低企業的庫存水平,同時又適當照顧一般的物料。
在安全庫存的設置時,要分清楚哪些物料能夠及時采購訂貨,哪些物料的采購訂貨周期會長一些,甚至實現零庫存;采購訂貨時間長一些的物品,安全庫存可以設置得高一些。此外,安全庫存的設置,還與客戶需求及其變動大小有關。至於庫存的控製策略,還需要根據物料的種類、數量、規模、物料的供應情況、物料的需求情況等進行選擇。例如,對於市場供應充足、隨時能訂到、品種多且價值低廉的貨物一般選擇定量訂貨。而對於品種少,比較重要的物資則一般采取定期訂貨法。
3.庫存成本控製措施
減少不能用的庫存。雖然很多時候庫存是必須存在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庫存都能發揮其作用來滿足生產或交貨的需要,或者說這些庫存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能用的。因此,降低庫存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盡可能地降低這些不能用的庫存量。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在途庫存、淤滯庫存、預留庫存(可交貨的訂單因其他方麵的原因而不能交貨)、在製品或者是待檢品都是不可以用的庫存。庫存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可用庫存占庫存總量的比例。整批交貨的訂單對客戶來說可以大大降低其庫存的水平,但是對供貨方來說卻是不小的壓力,所以企業對此類訂單必須嚴格控製。在確實必需的情況下,才能向客戶提供整批交貨的服務。而且,應該定期檢查預留庫存的情況,加強與銷售部、財務部及客戶之間的溝通,盡快消除因付款、客戶項目延期等原因造成的預留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