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內部審計對象和內容的複雜性。
隨著國有企業改製、重組,內部審計的對象和內容也日益複雜;審計對象逐步發展為企業集團、股份公司和連鎖經營店,企業內部機構層次增加,所進行的交易日趨複雜;被審單位與集團公司是母子公司或聯營公司的關係,在兼並和收購、改製和改組、聯合和剝離及分拆中,給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麵,內部審計的內容從傳統的財務審計發展為效益審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決策審計、風險審計、投資審計等,這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作出正確結論的難度也就越大,審計風險隨之增大。
(3)內部審計法規不健全,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內部審計法律依據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現空白,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隻有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因而增大了審計風險。同時,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綜合素質較低,識別風險、判斷正誤的能力較差;有些人員職業道德欠佳,不能經受各方麵的誘惑;有些人員缺乏計算機審計技能,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將給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信譽帶來負麵影響,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出現。
(4)內部審計方法滯後,質量控製製度不完善。
我國內部審計方法仍以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主要審計目的是“查錯防弊”,內部審計人員風險觀念淡薄,審計風險控製因素考慮較少,更談不上運用最新的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審計方法來防範和化解風險。內部審計中抽樣技術雖已被廣泛應用,但是內部審計人員在運用這一技術時,基本上全憑審計人員的主觀標準和經驗來確定樣本規模和評價樣本結果,這種判斷抽樣極易遺漏重要事項,形成審計風險。
同時,目前許多企業內部審計製度不完善,如審計機構缺少事前的審計計劃、事中的審計程序和報告期的審計複核;審計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僅記錄審計問題事項,而未記錄審計人員認為正確的審計事項,使得審計複核、審計質量控製無從入手;審計報告以協調關係為出發點,以肯定工作成績為基調,問題定性模棱兩可。這都使內部審計質量得不到保證,更談不上防範風險。
3.內部審計風險的控製與防範
內部審計風險客觀存在、無法規避,而且貫穿於審計全過程,但通過一定措施和全麵努力,完全可以把其控製在較低程度。
(1)健全和完善審計法規體係,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
國家和企事業單位也應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特點,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內部審計規定、方法,形成縱橫交錯、點麵結合的內部審計法規體係,使內部審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規範化的道路。
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工作、經費上獨立性的保證,是搞好內部審計的必要條件,領導的重視則是關鍵,使之擁有一定權限,處於一種比較超脫的地位來對經營管理實施有效監督,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使審計工作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而正常運行。
(2)積極參與內部控製製度的完善工作。
內部控製的目的除了保護資產和檢查財務資料準確可靠外,更重要的是為了貫徹執行既定的管理政策以達到係統目標,同時還可以提高經營效率、經濟效益。因此,要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幫助決策管理層不斷完善內部控製。一個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控製製度,是減少內部審計風險最有力的保證之一。
(3)建立審計質量保證製度。
首先,要建立內部審計責任製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合理分工,避免責任相互推諉、漏審等弊病發生而形成審計風險。其次,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和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製度,增加內部審計機構自我約束機製,強化審計風險意識。最後,要堅持審計標準,正確處理審計質量與審計數量的關係。隻有在嚴格保證審計質量前提下保證審計進度和數量,才能減少審計風險。
(4)加強審計報告規範。
審計報告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審計人員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有審計責任。審計報告必須以審計工作底稿為基礎,以審計證據為依據。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事項進行評價,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係統、本單位的規章製度,評價要準確適度。對於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以及證據不足或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得評價。審計報告措詞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建立審計報告內部複核製度,以此來防範內部審計風險。
(5)重視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後續教育。
審計風險無法規避,但審計人員的素質、學識水平、工作經驗和職業道德對審計工作的質量起了決定性作用。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和發展趨勢,不斷強化對審計人員的素質、道德教育,加強業務培訓,調整、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處理業務的政策水平和應變能力。
(6)優化內部審計技術方法。
會計電算化已蓬勃開展,內部審計采用繞過計算機的處理辦法是不適當的,會造成審計工作被動和心理上的劣勢。充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計算機信息係統,有利於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此外,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經濟管理“透明化”,也有利於強化內部控製,降低審計風險。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本行業、本單位特點,積極參與審計應用軟件的編製開發,實現企業計算機軟件與審計軟件的數據共享。此外,相對於外部審計而言,內部審計要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還應重視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及人際關係的處理。小說.財務人員內部審計技巧與錯弊防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