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難纏對手(1 / 3)

商界精英

陸靜芳是方銳和呂國華即將麵對的第三個交易對手,也是最難搞的一個。

陸靜芳從小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她父親陸高明堅決不讓女兒出國留學。陸高明有一兒一女,兒子去了美國一所國際知名大學,那麼多年隻學會了兩樣東西:一大堆連他本人都搞不明白的專業管理學詞彙,紐約四十二街的紅燈區的調情術。兒子學無所成,食洋不化,染上一身惡習,甚至染上性病。沒有別的選擇,陸高明隻好把培養接班人的想法落在了陸靜芳這個寶貝女兒身上。

陸靜芳中學時就開始接受了父親給她安排的國內最好的有商戰實踐經驗的浙江大學老師來做的“富二代”專門教育,教材是專門編寫的。陸靜芳在上海財經大學一直念到博士,也是陸高明刻意安排的,他不過是想讓女兒有一個相對寬鬆的交際圈子。陸高明相信“千金難買少年貧”,雖不至於讓女兒吃太多的苦,但也不想女兒去那些人才濟濟的第一流的金融學府。那裏聚集大量企業巨子的第二代,個個驕橫無比,不見得對女兒成長有利。

陸高明把自己對商業獨到的理解融進女兒的教育中,他經常讓女兒上演藝培訓班,對此的解釋是:人皆言商場即戰場,不過在我看來,此言差矣!靜芳,你要記住,商場就是舞台,每個商人都是演員。財謀如戲,演技非常重要。

涉入商海,經過數年的曆練後,陸靜芳才知道父親確有先見之明,她憑出色的金融知識和更出色的演技,飛快成長為新一代商界精英。做生意最需要的還是直覺和天賦。陸靜芳初入商場短期內就對諸多事務得心應手,能夠靈活應對各方挑戰。

不光如此,陸靜芳在經營房地產生意上頗有創意。她曾接手城區邊緣一個開發項目,因為地段不好,那裏人氣不足,原先的開發商難再做下去了。接手之後,她從別人想不到的文化方麵入手,而且專做外來人才這塊。陸靜芳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住戶門前各自擺上不同的裝飾,有的門前掛了對聯、燈籠,有的甚至掛了一排玉米,從這些形式各異的擺設顯示,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海州人是某種意識形態上的共融性使他們共存,而這種和諧的共存,正是她在地產項目文化觀念營造上的創新。這種共融性延伸下去並外拓,越來越多來自各地的人才被吸引前來聚居,從而興旺地產,搞活項目。

數年以前,不到30歲的陸靜芳成了恒富地產最大股東,擁有公司七成多的股權。去年在一次項目推介會現場,平時極少露麵的陸高明接受媒體采訪,正式確認:“女兒非常能幹,我很放心。我和女兒陸靜芳已向董事會確認,她不是我的代言人,而是公司權益的最終實益擁有人,可以全權決定如何管理個人資產。”從那時起,恒富地產進入了陸靜芳時代,外界不再有人懷疑她獨當一麵的能力。

當一個人在一些方麵特強時,往往意味其在某些方麵很弱,天才的陸靜芳在情感問題上很不天才。某種程度上講,陸靜芳在情感上不成熟,很不成熟。她對男人經常存有某種幻想,比如對呂國華,兩人認識不久,彼此了解並不深入,可是她把一時的好感在“合理的想象”中無限放大,由此催生愛意。

靜待戰機

次日上午十點,陸靜芳應呂國華的邀請,來到黃頂實業總部考察。

由於五一假期還沒結束,公司上下一片寂靜,呂國華親自引領陸靜芳四處參觀。走進呂國華的辦公室時,陸靜芳覺得這裏的氣氛有點特別。兩個人麵對麵坐下,寒暄幾句,呂國華征詢客人的同意,開始做他吸食雪茄前的準備工作。陸靜芳趁這個空當開始四處打量,她很快就發現這裏有兩樣東西最值得關注。

第一,窗台上有一個建築模型,陸靜芳一眼看出這是香港證券交易所。這個模型外形像一隻朝天而立的陽具,頂部就像陽具最敏感的部位——龜頭。這時候陸靜芳突發奇想:怪不得人們用來描述股市起落的術語也和陽具相關:堅挺、疲軟。世上哪有永遠的堅挺和永遠的疲軟呢?有起有落,這才自然!呂國華一直想按這個模型建一個新的黃頂實業總部大樓,隻是現在暫時沒那閑錢,他想等到公司上了市圈到錢以後,這個想法能很容易實現。

第二,辦公桌後的牆壁上掛著一幅描繪海州開阜初期風景的水彩畫,海麵有帆船,岸上是洋樓。三十而立,呂國華正處在一個中間狀態,既有回憶又有憧憬,如同發酵近半的酒,懷舊就像利用記憶這一神奇酵母在生活這個最大的幻覺中製造重疊的幻覺。帆船、老樓在他眼裏要比機動巨輪、摩天大樓更加浪漫、幽遠,也更結實。

呂國華看到陸靜芳很好奇的模樣,忍不住笑:“如果想問什麼問題,今天我呂國華一定有問必答,開誠布公。”

陸靜芳滿意地笑了,她順勢問:“國華,你一直慫恿我入市。現在我是外行,你得給我講講在資本市場運作項目的一些情況。”

“資本市場?運作項目?”呂國華嘿嘿笑起來,直率地說:“您這問題太大,我呂國華也不是很內行,沒多少發言權。”

陸靜芳換了一種無奈的口氣:“國華,你總不該讓我這次參訪一無所獲,讓我那麼遠白來一趟吧?”

呂國華發現陸靜芳談笑之時,眉眼之間,暗藏刀鋒,她的央求,簡直讓人無法拒絕:“好吧!你盡管問,最好具體一點。”

“假設我們公司撥一個億的資金到股市運作,讓你全權負責,你會怎樣操作?”

呂國華很有誠意和耐心與陸靜芳交流:“一個億的數字不小,可是相對整個市場來說就太小了,坐莊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隻能選擇熟悉而且靠得住的股票操作,而且隻能跟莊。”雪茄的味道在辦公室裏飄飛,陸靜芳聽得很認真,呂國華繼續說:“很多投資機構資金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運作起來患得患失,顧慮極多,有時候還不如普通散戶靈活。”

“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有當然有,隻是說出來讓人很費解。”

“你說。”

“這個辦法就是等待,靜待戰機即可。”

“你這意思是說,什麼也不做就可以賺錢?”

“很多時候,事實就是如此。在一般情形下,當市場的主動權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時,意味市場正在孕育著巨大的贏利潛力;一旦市場主動權逐漸為投資大眾左右,往往意味一輪行情即將終結,贏利機會漸漸變小。所以辨明形勢,對症下藥,顯得至關重要。”

“那麼依你看來,戰機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呂國華很果斷:“當場內所有的人都看不到機會時,大資金的機會就出現了。”

有限選擇

古時有個漁夫,是個打魚高手,但他有個好高鶩遠的壞毛病,就想一口吃成胖子,把海裏值錢的魚都捕入自家網中。一年春天,他聽說市麵上墨魚價格走俏,便發誓此番出海隻捕撈墨魚。但是非常不幸,他網住的全是螃蟹,隻得扔進海裏空手而歸。豈料,回到岸上,他才得知市麵螃蟹價格最高。漁夫捶胸頓足後悔不己,發誓下次出海一定隻打螃蟹。下次出海,他把注意力放在螃蟹上,對發現的大群刀魚視而不見,這次又是空手而歸。回到岸上,又是出乎預料,刀魚價格走得極好。到了晚上,漁夫躺在床上,饑餓難忍,心裏後悔難受。於是他發毒誓:下次出海,無論遇到螃蟹還是墨魚、刀魚都要捕撈。再次出海,老天真不長眼,既沒見到墨魚,又沒見到螃蟹、刀魚,隻見到大群馬哈魚。漁夫再次饑寒交迫,失望而歸……漁人最終成了愚人。無疑漁夫沒趕上第四次出海,便在自己的誓言中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