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美洲牛肉稱雄世界(2)(1 / 3)

日本的美國牛肉風波。長期以來,日本是美國牛肉最大的出口市場。1997~2003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牛肉最高的一年達到37.1萬噸,最低的一年為25.2萬噸,平均占美國出口牛肉總量的42.6%。但是,2003年美國本土發生瘋牛病疫情之後,日本停止了從美國進口牛肉。2005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根據食品安全協會的研究報告,有條件地解除了對美國牛肉進口的禁令。但是美國牛肉恢複對日本出口不到半年,日本在空運進口的牛肉中發現了禁止進口的脊椎骨牛肉,於是日本政府再一次采取果斷措施,停止所有美國牛肉的進口。這一輪貿易風波的肇事者顯然是美國。美國政府和牛肉生產商、經銷商經過認真準備,於2006年舉行了為期3天的美日官方會商,達成了日本重新進口美國牛肉的協議,確定了35家允許進口的牛肉加工廠名單,詳細列出應剔除的高危險部位和工人的操作規範。盡管美國方麵以少有的高姿態同意了日本的大多數細節要求,但這一協議仍被認為是日本首相訪問美國時會見美國總統的政治見麵禮。

日本牛肉消費量的60%依靠進口,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其實日本人喜歡食用牛肉的曆史並不算長,明治維新之前,牛隻作為耕耘、交通之用,直到1865年西方商人來到日本之後,才逐漸發現了日本當地所產牛肉的美味。隨著日本人穿著、語言、飲食習慣的不斷西化,跟著西方人學吃牛肉也成為時尚。加之天皇認為吃牛肉對提高國民素質有利,將禁食肉食從佛教戒律中分離出來,轉而鼓勵國民大眾培養吃牛肉的習慣。

1872年,第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牛肉公司成立,結束了牛肉在日本隻有外國人和上層集團食用的曆史,逐漸成為大眾食品。和牛最著名的品牌是神戶牛,產自有山有溪的但馬地區。這種號稱“喝泉水、吃雜草”的本土牛在采用西式育肥和屠宰方法加工後,味道十分鮮美,觀感特別鮮豔,加之物以稀為貴,借助熱炒“喝啤酒育肥、梳皮毛按摩”的“雪花肉”神話和拍賣抬價的方式,使神戶牛肉的價格扶搖直上。據報道,一頭獲獎神戶牛的拍賣價曾高達50萬元人民幣。在日本,食用神戶牛肉必須到高級餐館,而且以克論價,隻有特別富有者才能享用。一般大眾隻能食用“價廉物美”的美國牛肉或澳洲牛肉。盡管如此,牛肉在日本也是高檔消費的代名詞。偶爾食用一次,也隻有較高收入者才能實現。據報道,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之後,日本餐飲業遭受了巨大損失。有的牛肉飯連鎖店在菜單中增加了豬肉飯,但仍不能吸引住流失的顧客。可見日本消費市場對美國牛肉的依賴程度是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

韓國的美國牛肉風波。韓國是日本之後,進口美國牛肉數量列在第二位的亞洲國家。2002年和2003年兩年,韓國的進口量曾一度達到21萬噸。自從美國發生瘋牛病後,韓國嚴格進口美國牛肉,2004~2006年的進口量幾乎為零。2008年6月,在美國的一再催促下,韓國政府同意有條件地解除禁令。消息一傳出,韓國民眾8萬多人即在首爾集會,抗議恢複進口美國牛肉,並要求李明博總統下台。抗議活動很快演變為政治危機,李明博總統與布什總統親自通電話,進一步商談進口美國牛肉必須嚴格遵循的條件。盡管如此,韓國內閣還是提出集體辭職,以承擔引發政治危機的責任。

為了保護本國的牛肉生產,韓國一直對進口牛肉采取嚴格的貿易壁壘政策。社會大眾對美國牛肉進口的態度支持和反對陣營分明,有人示威抗議,也有人排隊等候食用。主要原因是美國牛肉“價廉物美”。韓國是世界上牛肉價格最昂貴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公斤售價達5.8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20元,其中又以本土的韓牛肉最貴。據報道,2008年市場上每100克韓國本土牛肉售價為6000~7000韓元,澳大利亞牛肉為3000~4000韓元,美國牛肉僅為1000韓元。美國牛肉的價格僅相當於韓國本土牛肉的1/7~1/6,相當於澳大利亞牛肉的1/4~1/3。

曆經風波之後,美國牛肉向韓國的出口終於恢複正常,2010年達到12.57萬噸,比上一年增長了97%,基本恢複到21世紀初的水平。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牛肉進口增長44%,達2.69萬噸。在未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之前,每年韓國人均消費牛肉8公斤多;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的幾年裏,人均消費降到6公斤多。近年來,韓國糧食和豬肉價格大漲,恢複美國牛肉進口對經濟和居民生活都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