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長沙激戰(1 / 3)

一城隍菩薩守南門——

鹹豐二年二月,從永昌突圍出來的太平軍將士,在天王洪秀全“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

打江山功勳親臣,大則封丞相、檢點、指揮、將軍、侍衛,至小亦軍帥職,累代世襲,龍袍

角帶在天朝”的詔命鼓舞下,北上荔浦、陽朔、桂林、興安,從全州出廣西境,一路驚天動

地地殺進湖南。兩個多月時間裏,相繼攻克永州、道州、江華、永明、寧遠、藍山、嘉禾、

桂陽州、郴州等府州縣,駐守在永州堵防的湖南提督餘萬清、遊擊瞿我謙,在太平軍未到之

前便棄城逃命。道州知州王揆一、永明知縣常連亦倉皇出逃。江華知縣劉興桓、訓導歐陽

高,桂陽州知州李啟詔被活捉殺頭。巨大變動,震動湖南全省,也震動了朝廷。鹹豐帝急命

欽差大臣大學士賽尚阿、欽差大臣原廣西提督向榮火速追擊。待到太平軍攻下郴州後,賽尚

阿才趕到永州,而向榮又與賽尚阿意見不合,稱病居桂林按兵不動。湖廣總督程矞采則奉命

進駐衡州。朝廷又調廣東高州鎮總兵福興帶兵三千協助程矞采。為了要福興賣命,又趕緊提

拔他為廣西提督。清廷料定太平軍會從衡州北上,準備在衡州與郴州一帶采取南北夾攻的戰

術,將太平軍消滅在湖南。

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洞察清廷陰謀,改道走永興、安仁、茶陵、攸縣一路,七月底

的一個夜晚,在攻克醴陵後,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率領五千先鋒隊,神不知鬼不覺地一

舉全殲駐長沙城外二十裏的石馬鋪一千官軍。次日清晨,軍威淩厲的太平軍將士來到長沙城

下。僅在太平軍來到城牆邊一頓飯工夫前,城裏才得到消息。因丟失數州縣被革職尚未卸任

的前巡撫駱秉章,火速下令緊閉七門。長沙城在明代時曾有九門,由北向東向南向西依次

為:湘春門、新開門、小吳門、瀏陽門、黃道門、德潤門、驛步門、潮宗門、通貨門。

清初新開門、通貨門堵死,便隻剩下七門了。其中湘春門俗稱北門,黃道門俗稱南門,

德潤門俗稱小西門,驛步門俗稱大西門,潮宗門俗稱草場門。這時,蕭朝貴、石達開來到了

南門外。一年多以前尚是紫荊山燒炭佬,今天已坐太平軍領袖群第三把交椅的三十二歲漢子

蕭朝貴,佇馬察看南門外地勢。見妙高峰拔地而起,林木繁茂,如同一座巨大的營壘紮在南

門外,但山上卻無一兵一卒。朝貴心裏冷笑:“清妖用兵如此,豈有不敗之理!”他要親兵

傳令,將大營設在妙高峰上,立即構築炮台,加緊攻城部署。

就在這個時候,位於長沙城北又一村附近的巡撫衙門裏,緊急軍事會議正在召開。駱秉

章雖被革職,但新巡撫張亮基剛卸下署雲貴總督的職位,尚奔走在昆明至長沙的路上,他隻

得照舊管事。駱秉章在官場中浮沉二十來年,知道倘若長沙城保不住,那就不隻是革職的

事,而是要殺頭的。他深恨太平軍來得太快,若晚來十天半月,張亮基進了長沙,他就可以

避開這個是非之地了,現在隻得硬著頭皮來應付。參加會議的有布政使潘鐸、按察使嶽興

阿、長沙知府梅不疑、長沙縣令陳必業、善化縣令王葆生。還有一位羅繞典,安化人,本是

湖北巡撫,現丁憂在籍。因這幾個月多事,羅繞典又是有名的幹員,駱秉章便請他到長沙來

幫忙。另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接替餘萬清任提督的鮑起豹,派人去請,卻不知到哪裏

去了。駱秉章不能等他,先分析長沙城裏的兵力:老弱病殘全加在一起尚有八千,另有江忠

源的五百楚勇,號稱勁旅,但可惜人太少。

“雖說有八千多人,怕也不是長毛的對手。”駱秉章憂慮地說。這段時期,駱秉章被長

毛嚇虛了膽,當了二十來年的官,還是第一次遇到大仗,從清晨到現在,驚魂未定。

“中丞不必憂慮。”說話的是善化知縣王葆生,向來以知兵自命,他以為施展才能的機

會到了,“現在就打開府庫,一麵發放刀槍,一麵發放銀錢。凡男子五十歲以下,十五歲以

上的一律編排起來,分成幾班,輪流守城。以長沙城居民之多,募三萬五萬不成問題。卑職

願承辦此事。”

駱秉章對王葆生危急時刻能慷慨任事,甚是感激:“王明府主意很好。不過,民眾平日

未加訓練,臨危集中,畢竟隻是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也好,可以壯兵丁之膽。”潘鐸很讚賞王葆生的建議。

“王明府的辦法立即照辦,但還有更重要的一手,”這是羅繞典在發言,大家都轉而聽

他的,“火速派人出城到湘潭去,調鄧紹良帶兵來救援。鄧紹良的三千鎮筸兵才是真正的精

兵。”大家都說好,駱秉章立即叫巡捕派人出城。

“成天說堵長毛,堵它個嘰吧!”一個粗野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哐啷”一聲,門被推

開,一陣風似地闖進一個五大三粗的黑漢子,“長毛到了眼皮底下還不曉得,都是些混

蛋!”

這就是剛接任的新提督鮑起豹,是個凶蠻粗俗、不通文墨的武夫。大家都知他的為人,

也不計較。駱秉章請他坐下,他一屁股坐在駱秉章的身邊,一邊“呼哧呼哧”地出大氣。

“還有,”翰林出身的羅繞典很瞧不起毫無教養的鮑起豹,按理這時應請這個水陸提督

先說,但他還是繼續未完的話題,“再派人到衡州稟告程製台,叫福興將軍火速帶兵北上護

省垣。”

“福興的兵不能動。”鮑起豹見羅繞典無視他這個提督,心中很是惱怒,他急不可耐地

打斷羅繞典的話,“福興的兵應駐在衡州防長毛。長毛兵多,還有不少在衡郴一帶。衡州兵

一撤,就為長毛開了一道門。”

“鮑提督的話有道理。”駱秉章說。受到駱秉章的稱讚,鮑起豹說得更起勁:“各位不

要驚慌,長沙不是永州,我鮑某人也不是餘萬清!長毛想在我這裏討便宜,真***瞎了

眼!各位不要怕,現在長沙城裏的駐兵都已上了城牆。長沙城牆又高又厚,長毛是絕對攻不

破的。我今天一早到了城隍廟求簽,求得一個上上吉簽。各位就放心好了,長沙由我鮑某人

擔保。”

鮑起豹說得唾沫四濺,眾人卻不敢相信。

“鮑某人尚有一奇策,早就想好了,現當危急,正可大用。”

眾人不知他肚裏有什麼好主意,全都聚精會神地聽他講下去。

“不知各位知道不,長毛信的是上帝邪教。每臨陣作戰,總有天父天兄暗中庇護,故一

路攻城掠地,連連得手。鮑某人想,長毛的上帝邪教,豈能敵我中華聖教!我早就聽說過,

長沙城隍菩薩向來靈驗,有求必應,法力無邊。長毛若攻破長沙,菩薩也要蒙難,他如何會

連自身都不顧?我早想好了,長毛若來長沙,我就搬請菩薩大駕。所以我今天一早就到城隍

廟去,懇請菩薩保佑。菩薩已賜上上吉簽,就是明明白白地答應了。菩薩駕臨南門,必可以

正驅邪,使上帝失靈,長毛敗陣。”

鮑起豹說得神乎其神,羅繞典等聽了冷笑不止,但都不反駁他。一則他們知道這個莽提

督一慣驕悍跋扈,不能得罪,更何況戰火已燒到眉毛,正要靠他出力。再則神道設教,自古

來便是愚民的好辦法,既然長沙士民都信城隍菩薩,說不定真的把泥菩薩抬上城門,能給守

城軍民增強信心,豈不大好!於是大家都點頭稱是。

鮑起豹回到提督衙門,煞有介事地作了布置,又命廚房不送葷菜,當天夜晚也不跟姨太

太睡在一起,另鋪一張床放在平時供打牌用的房子裏。第二天早起,洗了澡,換上一身幹淨

布衣,帶著一百名兵士,燃著香火來到賈太傅祠旁的城隍廟,吩咐擺上蠟燭供果,鮑起豹跪

在菩薩泥像麵前,口中念道:“弟子鮑起豹為使長沙全城百姓免於兵火之災,特恭請菩薩大

駕光臨城南,施展法力,消滅長毛。功成後,弟子將重建廟宇,再塑金身,令長沙軍民常年

供奉,香火不絕。”

祝畢,鞭炮轟鳴,百名兵士一聲吆喝,將菩薩抬出廟門,浩浩蕩蕩地向南門走去。惹得

沿途百姓都走出屋來,站在街兩旁觀看,有的趕緊從家裏抬出桌子,點上香燭,跪拜叩頭。

到了南門口,又小心翼翼地抬上城樓,菩薩麵南而坐,兩眼睜睜地望著妙高峰。鮑起豹

恭恭敬敬地帶著將士們又跪下磕頭後,便下了城樓,單等太平軍攻城時,菩薩施無邊法力,

救闔城生靈。

二康祿最先登上城牆——

南門外的妙高峰,其實並不高,準確地說,它隻是一個土堆罷了,就和城東郊的馬王堆

一樣。但它比馬王堆的命好,它緊靠南門,處於長沙城熱鬧的地方。在鬧市區有這麼一座地

勢稍高,又林木蔥鬱的山丘,更顯得難能可貴。曆代文人雅士,都喜歡在這裏登高賦詩。當

年吳三桂占據長沙時,陳圓圓已經老了,八麵觀音、四麵觀音成為他的愛妾。吳三桂常常攜

帶兩個觀音在妙高峰上遊憩。峰頂藥王廟前的坪中,至今還留下為吳三桂造的石桌石凳。傳

說吳三桂與八麵觀音、四麵觀音,時常在此對弈,石桌上刻的棋盤還清晰地保留著。這幾

天,藥王廟已成為太平軍攻城指揮部。現在,蕭朝貴、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和李開芳等

人,就坐在石桌四周,商討攻城的策略。

朝貴說:“長沙是我們起義來攻打的最大一座城池,地位遠在桂林之上,打下長沙,意

義非同小可。不過,長沙城牆高大而堅固,現在城門緊閉,防守森嚴,強攻不易。各位有何

意見,盡管講。”

達開說:“長沙自古為軍事要地,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虛傳。打下長沙,將會震動清妖

朝廷,鼓舞全軍士氣,影響很大。但現在長沙已處於戒備之中,當以正麵強攻和側麵挖牆相

結合。此次在郴州,幸得劉代偉以千名礦工兄弟前來聚義,這是天授我們攻破長沙以妙法。

明日我們率兄弟攻城,主要任務不在攻破,而是吸引城上官兵的注意力,並以此試探城內兵

力虛實。代偉兄率領土營兄弟在城牆腳下挖洞,待洞挖好後,再放置地雷火藥,炸開城牆,

猛衝進去。”

劉代偉站起來大聲說:“翼王殿下此計最好,開洞打眼,是我們本行,原以為當兵用不

上,這次可起大作用了。我今日就從土營中挑選一百五十名強壯的年輕人,分五個地方,輪

班開洞,天亮之前埋好炸藥,明天保證放大軍進城。”

眾人都拍手稱好。金官正將軍李開芳說:“聽說清妖提督鮑起豹隻一味貪婪凶狠,其實

並不會治軍,眾人也不甚服從指揮。城裏官多兵少,調度不靈。目前正是攻城的良好時

機。”

達開說:“鮑起豹不足畏,但楚勇頭目江忠源乃湘人中極狡悍者,全州蓑衣渡之戰,證

明其實戰能力不在你我之下。且駱秉章老成穩重,亦不可輕視。”

朝貴說:“就按翼王的安排,今日先分兵佯攻,天黑下來後,代偉兄便去挖洞,明早全

力以赴。”

正商量間,遠處傳來一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親兵指著南門方向說:“各位王爺、將軍

請看,清妖在城樓上耍花招了。”

蕭朝貴等人站起來,手搭涼棚朝北邊望去。此時正是鮑起豹跪在菩薩麵前磕頭的時候。

大家都莫名其妙,忽聽得石達開一陣哈哈大笑,說:“清妖已黔驢技窮,請來泥菩薩守

城。”

一句話提醒,眾人都一齊笑起來。

下午,土官正將軍林鳳祥、金官正將軍李開芳等人率領三千人分別從南門、瀏陽門、小

吳門、金雞橋等處攻打,不斷向城中投射火箭、火彈,長沙城內凡能打仗的士兵全部上了城

牆,老百姓也有許多被驅趕上戰場,全城惶恐不安。仗打得很激烈。到天黑時,太平軍停止

攻城。這時,劉代偉已從南門到小吳門一帶布下五個開挖點,正在緊張地挖洞。城牆上的官

兵對此一無所察。

卯正,軍營中吹起嘹亮的軍號,接著鼓聲四起,火炮齊發,太平軍五千名將士,威風凜

凜地對長沙城再次發起進攻。

南門到小吳門一帶城牆邊架起無數雲梯,留著長頭發,紮著紅絲線的勇士們一手拿刀,

一手扶梯,像猿猴般敏捷地爬上去。但可惜,所有爬到城牆上的太平軍士兵都被守兵砍倒,

從牆頭摔下來;後麵的人接著上去,又很快從雲梯頂端處掉下來。石達開坐在馬上,看到這

個情景,一陣陣心痛。突然,他看到一個瘦小的兄弟爬到雲梯頂端,一個清兵挺起丈八長矛

向那人戳去。那人手一揚,清兵“哇”地一聲仆倒。那人異常靈敏地跳上城牆,掄起手中大

刀,邊砍邊前進,慢慢靠近了城隍菩薩。他從背上取下兩個特大的竹筒,將竹筒裏的油向菩

薩身上潑去,然後又搶過一個飛上城樓的火彈,擲向菩薩。霎時間一片火起,烈焰騰空,城

隍菩薩已坐在烈火之中了。旁邊的清兵嚇得目瞪口呆,正在攻城的太平軍高聲歡呼,軍威猛

振,趁此機會,數百名兵士衝上城牆。石達開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暗暗叫了聲“英雄”。此

時,城牆腳跟響起一陣悶雷似的爆炸聲,石達開立即策馬奔向那裏。

五個城牆洞都炸響了,但有三個並沒有炸開大的缺口,很快便被清兵堵上,隻有靠近小

吳門的兩個炸開了三四丈寬的口子。太平軍在林鳳祥指揮下,呐喊著湧向這兩個缺口,雙方

在這裏展開白刃格鬥。有幾百名士兵已衝過缺口進到城裏,後邊的士兵也喊著向裏衝。屍首

堆積在缺口邊,擋住通道,鮮血把牆磚和泥土染成暗紅色。太平軍眼看就要大批衝進城裏,

忽然,後麵殺過來一股強大的人馬,戰鬥的重心很快就由陣頭轉向陣尾。

原來,這是駱秉章從湘潭搬回的救兵。由雲南楚雄協副將鄧紹良率領的三千鎮筸兵,日

夜兼程,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趕到了長沙。蕭朝貴和石達開沒有料到南邊的救兵會來得這樣

快。雙方激戰一場,鄧紹良帶兵衝進城。蕭朝貴傳令收兵。

吃過晚飯後,石達開命人查找到了今天衝上南門城樓,火燒城隍菩薩的勇士。親兵把他

帶進藥王廟時,石達開仔細地看了看他:這人約摸十**歲,五官端正,麵皮白淨,中等個

子,單薄的身材。看著石達開盯著自己,那人有點不好意思。石達開親熱地問:“小兄弟,

今天是你放火燒了那個爛菩薩嗎?”

“回稟翼王殿下,是小的燒的。”那人雖麵容靦腆,但回話清晰。看得出,他心中並不

甚懼怕這位指揮三軍的王爺。

“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地方人?”

“小的叫康祿,湖南沅江人。”

“今年多大年紀了?擔任什麼職務?”

“小的今年十九歲,在金一正將軍羅大綱手下當一名聖兵。”

這樣智勇雙全的英雄,居然隻是普通士兵,太可惜了。達開把康祿著實誇獎一番,說他

今天為攻城立下了大功,鼓勵他好好幹,日後前程遠大。最後對他說:“康祿,從現在起,

你就是卒長了。”

康祿沒有想到,一瞬間便連升三級,由普通聖兵成為一個統領上百人的軍官。他跪下磕

頭,異常激動地說:“謝翼王殿下恩賞。康祿為天國事業,雖肝腦塗地,矢誌不渝!”

三今日周亞夫——

鄧紹良進城不久,綏寧鎮總兵和春也從廣西抽調來長沙。

接著,貴州鎮遠鎮總兵秦定三、河南河北鎮總兵王家琳、副都統銜頭等侍衛開隆阿等都

相繼調進長沙。張亮基也趕到了長沙,接替駱秉章當起湖南巡撫來。長沙城裏又增加四五千

兵,闔城官紳稍微舒了一口氣。但都是倉促間從各地調來的,紀律鬆弛,調度不靈。更令張

亮基擔憂的是,一時間進來這麼多的兵,軍餉從哪裏開支?這些奉調進城的綠營兵,一來就

公開揚言:“老子是拿性命來守城的,你當官的不拿銀子出來,老子就不給你守。長沙城丟

了關我**事!”

為了穩定軍心,張亮基與潘鐸等商量,決定守城兵士每人由原來的每日三錢銀子增加到

每日五錢,軍官則加倍發放。

細算一下,新增的餉銀和軍火、馬匹、甲杖供應等費用,每天要增加五千兩銀子。這些

銀子從哪裏來呢?張亮基一上任便遇到難題。他終日愁眉苦臉,卻無良策,隻好將藩庫裏凡

能動用的銀子都拿出來,先兌現十天半月再說。

銀子關下去後,各地救援長沙的綠營兵勁頭有點提高;上城牆的兵多了,巡邏值勤的腳

步也加快了。圍城的太平軍這幾天也停止了攻擊。蕭朝貴派人把城內救兵增加的消息,告訴

正率領大隊人馬前往長沙的天王和東王,要求速派一萬兄弟兼程前來增援。在援兵未到之

前,太平軍戰士們抓緊時間構築工事,搬運糧草。長沙城的戰事出現暫時的平靜。

戰事一旦停下來,城裏那些從各地征調來的兵士們便要無事生非了。接連幾天,城內搶

劫案、強奸案、凶殺案不斷發生,大部分都是那批拿了銀子不打仗的外省兵幹的。張亮基除

一再請求將官們嚴厲鈐束部下外,拿不出任何有實效的辦法來。他不是不能嚴懲肇事者,但

在這種時候,他能那樣辦嗎?一旦激起兵變,後果豈堪設想!張亮基、羅繞典、潘鐸隻得天

天分頭親自巡邏,希冀以此稍減城裏的騷動。

這天,張亮基從巡撫衙門出來,穿過又一村,來到貢院街。貢院街本是長沙城裏最熱鬧

的一條大街,往日店鋪櫛比鱗次,各方商賈雲集,但眼下大部分店門緊閉,街上人行色匆

匆,生怕走慢了,會冷不防被人刺上一刀似的。常常撲入眼簾的,是那些醉眼矇矓、斜挎佩

刀,操著貴州、河南、陝西、湖北口音的援兵。人們見到這些老總們,猶如見到瘟神,老遠

就避開了。張亮基看在眼裏,禁不住兩眉緊鎖。

貢院街的盡頭是東正街,東正街的盡頭是小吳門。張亮基來到小吳門,忽然眼前一亮,

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但見這裏市井秩序井然,城頭上旗幟鮮明。小吳門守兵對進進出

出的人盤查仔細。張亮基想起,小吳門一帶原來是陝西候補知府江忠源率領的楚勇在守衛。

他如同在這裏看到史書上所寫的細柳營,心中感歎道:江忠源真是個將才!

還是在署理雲貴總督任上,張亮基就多次聽說過在廣西打仗的江忠源的名字,於是留心

打聽。知道江忠源是湖南新寧人,字岷樵,早年是個喜愛狹邪行的風流蕩子,後來改邪歸

正,為人極講信義。在京城參加會試時,曾兩次護送友人靈柩回原籍,不畏千裏長途,雨露

風霜,善始善終。那時,曾國藩在京城也愛周濟貧困,尤好為人撰寫挽聯。故京師士人中流

傳兩句打油詩:“代送靈柩江岷樵,包寫挽聯曾滌生。”因為這,曾國藩與江忠源結為好

友,並預言他日後會以功名立天下,最後將以節烈死。曾國藩在鹹豐帝登位時,向朝廷推薦

六個人才,江忠源便是其中之一。正因為江忠源有這個名氣,當金田事起,賽尚阿奉命以欽

差大臣督辦廣西軍務時,便請他出來讚襄軍務。這時,江忠源正由浙江秀水知縣任上丁父憂

住在新寧。於是江忠源在新寧募勇五百,號為“楚勇”,隸屬於副都統烏蘭泰。鹹豐元年十

一月,賽尚阿指揮十營清兵圍永安。廣西提督向榮統北路,烏蘭泰統南路。向榮的幕僚建

議:“自古圍城,當缺一隅,否則困獸之鬥不可擋。”向榮聽從幕僚的話,在北麵的包圍圈

中空出一門。江忠源聽說,急忙派人送信給向榮,力諫圍師缺隅之非,請向榮合圍。向榮不

聽,結果太平軍從永安北門突圍而去。待向榮明白過來時,已悔之晚矣。二月,洪秀全攻下

全州,乘湘水上漲之機,從水路進入湖南。江忠源率楚勇趕到全州蓑衣渡。此地湘水狹窄,

兩岸多林木,江忠源伐木作堰,橫江攔斷,使太平軍在蓑衣渡一戰損失慘重,船隻幾乎全部

被焚,南王馮雲山中炮殉難。這一仗,是清朝與太平軍作戰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使

得江忠源之名傳遍全國,也使曾國藩得知人之美名。

“我來到長沙已半個月,居然沒有早點來拜見江忠源,真是昏憒。”張亮基在心中說。

在張亮基將到小吳門時,江忠源早已由親兵告知,親到東正街尾迎接。

“中丞大人駕到,卑職有失遠迎!”江忠源恭恭敬敬地問候。

“江將軍客氣了。亮基久聞將軍威名遠播,今日一睹豐采,平生之願足矣。”張亮基微

笑著打量江忠源,見他約四十來歲年紀,堂堂一表,從心底裏喜歡。

“卑職不過湘中一寒微,謬承大人獎勵,不勝赧愧!”

“亮基一早從又一村到東正街,所到之處,混亂不堪。獨到將軍治下,氣象一新,仿佛

來到細柳營,會晤了周亞夫。”

張亮基說罷,拉著江忠源的手,哈哈大笑。

“大人過獎!請進屋喝茶。”

江忠源把張亮基請進一家南雜店改建的營房。江忠源早就聽說過,張亮基是個當今官場

中罕見的清官。當年林則徐因燒鴉片事謫襄河務,那時張亮基正以中書從王鼎治河工。某河

弁悄悄地送三千兩銀子給張亮基。張亮基拒絕接受,不過也並未聲張出去。但此事林則徐卻

知道,暗中記在手冊上。後來張亮基升為永昌知府,林則徐恰由新疆召回,授雲貴總督。

路過永昌,張亮基拜謁林則徐。林則徐見到張亮基非常高興,特地把手冊拿出來,告訴

張,某年某月某日,拒絕河弁私送之銀三千兩。張大驚,對林尤為敬佩。後來林向道光帝竭

力推薦張。從此張亮基步步高升,不數年而位至督撫。江忠源很敬重這位上司。他請張亮基

上坐,並親手獻上一杯茶:“大人不辭勞累,親到各處巡查,楚勇官兵極受鼓舞。”

張亮基想,正好趁此機會跟江忠源商討下一步的戰事。於是他以極為誠懇的態度說:

“亮基初來貴鄉,情況不熟,且承平日久,未曆兵事。今日局勢萬分危殆,將軍不獨湘人之

翹楚,亦吾國稀見之將才。亮基欲與將軍長談,務望將軍以破賊之方,不吝賜教。”

江忠源欠身答道:“保衛桑梓,乃卑職義不容辭之責任。

大人於此危難之際來到長沙,三湘士民,莫不感激忭躍。今日垂詢,卑職豈有不竭盡所

知而獻芻蕘之理。”

張亮基說:“目今偽西王蕭朝貴偽翼王石達開以五千餘人馬紮於城南,幾次攻城,雖賴

城高牆厚、將士用命,暫未得手。然長毛增援部隊即將來到,揚言定要攻下長沙,城內人心

洶洶,兵士們亦內心恐懼,若不思良策,長沙城破,恐為期不遠。”

江忠源對道:“長毛造反,已近兩年,朝廷為此糜餉至二千萬之多,然從廣西到湖南,

人無固誌,地罕堅城,朝野莫不失望。卑職這一年來廁身戎間,深為綠營將不良、兵不精、

法不嚴、令不一、心不齊、戰術低劣,遂使長毛坐大氣勢猖獗而痛心疾首。卑職以為,長毛

並不足滅,但釀成今日之局麵,除諸多原因之外,帶兵將帥舉止失措,實為其中重要原因。

兵誌曰:‘不知地利不可行師。’地利者,非僅圖史所載山川一定之險地也,視賊入之蹤而

先為之防,察賊分合之勢而遙為之別,雖漸車之澮、數仞之岡,形勢在所必爭,機會不可偶

失。但兩年來,我軍要地之疏防,機宜之坐失,實已指不勝屈。全州蓑衣渡之戰,賊鋒已

挫,本應連營河東,斷賊右臂。道州之役,賊勢本孤,宜分屯七裏橋,扼賊東竄。苟此兩役

地利不失,長毛一入湖南,便可將其置於死地。此次長沙被圍,亦因失地利之故。若在長沙

東麵榔梨市至回龍塘一帶設重兵堵防,長毛就不會出現在長沙城下。若在妙高峰上駐有一支

人馬,南門外的製高點便不會被長毛奪去。此兩地利一失,局麵則由主動而變被動。”

江忠源這番話,使得張亮基既覺很有道理,又更添憂愁。

江忠源見張亮基滿臉陰雲,於是掉轉話頭:“不過,大人亦不必憂慮。長毛氣焰雖囂

張,但卑職料他們一時難破長沙。”

張亮基精神一振,忙說:“請將軍明析。”

江忠源說:“自接仗以來,我軍處於不利,非實力不足,乃指揮失誤。卑職以為,隻要

改變目前敵攻我守之被動局麵,戰事即有轉機。卑職建議,隻留少數兵力守城,大部分精銳

人馬拉出城外,在城外乃至城郊與長毛決戰。如此,則城內壓力可大大減輕。長沙現有兵力

一萬三四千,當率一萬人出城。和總兵兵力最強,以他的三千精兵紮營東門外,秦總兵率二

千人紮營西門外,開隆阿將軍率二千人紮營北門外,卑職願自率五百楚勇和二千五百名綠營

兄弟一起正麵擋賊鋒。”

說罷,江忠源走到懸掛在牆上的長沙地形圖邊,指著地圖說,“大人請看,這是城南天

心閣,乃長沙城的另一製高點,此處當布置強大火力,控製南門外。長沙城內那座五千斤重

的炮王須在近日內移來。天心閣對麵為蔡公墳,與天心閣對峙,可以屏蔽東南兩麵。此處即

孫子所謂的‘爭地’。妙高峰亦為爭地,惜已被長毛占去,此處再不能丟了。卑職將紮營蔡

公墳,挖壕築壘,與長毛決一死戰。區區芹獻,僅供大人參考。”

張亮基聽江忠源說出這番話來,心中十分敬佩,說:“將軍用兵,遠勝吾儕。適才聽將

軍高籌碩畫,亮基茅塞頓開,連日憂慮為之一掃。來日就召開軍事會議,按將軍的設想部

署,局麵必定會有改觀。亮基還想到,從出城的這四支人馬中尚需抽出數千兵力,截住長毛

增援部隊,不使他們靠近長沙。”

“大人想得很周到,截擊援師,此著最好。”

“將軍調遣兵力,善從全局著眼,實在高明。亮基想古之諸葛亮,處於今日地步,其籌

謀部署亦不過如此。”

“大人言重了。卑職何等樣人,豈敢與諸葛亮比。不過,經大人一提,卑職倒想起有人

跟我說過,湖南有三亮,得一亮,三湘可治。不知大人可曾聽說?”

“實不曾聽說,請將軍詳言。亮基雖比不得當年劉玄德,亦願效法前賢,重金相聘。”

江忠源緩緩地說:“這三亮之說,雖在湖南士人中流傳,然多不相信,卑職亦不盡信。

三亮即老亮、小亮和今亮。老亮者,羅澤南也,他目前正在湘鄉練勇。小亮者,劉蓉也。劉

蓉是湘鄉一處士,淡泊名利,然對經濟之學鑽研甚深。今亮者,湘陰左宗棠也。”

江忠源一提起左宗棠,張亮基就想起一到長沙時,便收到貴州黎平知府胡林翼的來信,

信中竭力推薦左宗棠。張亮基記得信中有這樣的話:“此人廉介剛方,秉性良實,忠肝義

膽,與時俗迥異。其胸羅古今地圖兵法,本朝國章,切實講求,精通時務。訪問之餘,定蒙

賞鑒。即使所謀有成,必不受賞,更無論世俗之利欲矣。”如真像胡林翼所說的,那左宗棠

也算是當今奇士。但胡林翼和左宗棠是姻親,怕有點言過其實。訪不訪左宗棠,尚未拿定主

意,現在正好聽聽江忠源的意見。他說:“湘陰左季高,此人我早就聽說過,請將軍繼續說

下去。”

“卑職對老亮、小亮雖然佩服,但竊以為,此乃人們飾美之詞,究不可與古亮相比。獨

有這今亮左宗棠,卑職敬佩至極。左宗棠真可謂人中之龍,其功名雖隻一舉人,然經綸滿

腹,才華橫絕,當世少有。尤可奇者,此人長期潛心輿地,埋首兵書,天下山川,了如指

掌,古今戰事,如數家珍。為人倜儻耿介,意氣豪邁。當今天下紛擾,正是此人建功立業之

時。”江忠源想到自己正在向當政者推薦一個可以扭轉乾坤的英雄豪傑時,很覺自豪,禁不

住聲氣高昂,精神振奮,“道光二十九年,林文忠公自雲南引疾還閩,路過長沙,特地遣人

至柳莊,招來左宗棠。那夜湘江舟次,文忠公與左宗棠抗談今昔,通宵不眠,直到雞鳴天

曉,才依依惜別。文忠公為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