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茶源:苦澀裏的幽香(2)(1 / 3)

有人認為是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為祭品用的,南朝宋劉敬叔撰有一本記載了許多奇異故事的書,名叫《異苑》,其中有這樣一件事:浙江郯縣(今嵊州)陳務之妻年輕守寡,和兩個兒子住在一起。陳務妻有個嗜好就是喜歡喝茶,而且因為宅地有個古墓,她每次在喝茶之前總要先用茶祭祀一番。兩個兒子對她的這種行為很是討厭,要把古墓扒了,後經她苦苦勸阻方才作罷。結果那晚有人托夢感謝她,說要報答她。天亮後,她果然在院子裏發現了十萬銅錢。兩個兒子知道後很慚隗。從此以後,他們以茶祭奠更加虔誠了。

這恐怕是以茶為祭品的最早記載了,由此可以看到,南北朝時茶在民間已有用作祭祀之舉。而稍後一些時間的南朝齊武帝蕭賾也把茶作為祭品,則說明了茶也參與了宮廷祭祀活動。

齊武帝蕭賾是南齊第一代君主高帝蕭道成的長子,公元482年至公元493年在位。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帝王,又是一個佛教信徒,不喜遊玩會宴。相傳南朝劉宋時的僧人法瑤吃飯時少不了要飲茶,到齊武帝時法瑤已七十九歲了,齊武帝還傳旨吳興的地方官請法瑤到建康(今南京,當時為齊都)來見麵。齊武帝在位十年問南朝無大戰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齊武帝在遺詔裏說:“我死之後,千萬不要用犧牲來祭我,隻要供上些糕餅、茶酒和果脯就可以了。”他還以己推人,廣為推行,要求不但對他是如此,天下無論貴賤,都要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

齊武帝以茶作為祭品,乃是受法瑤的影響和出於其佛教徒的身份,表

示對簡樸的推崇,即使在祭品中也“忌葷”。茶在這裏充分顯示了它的兩重性,既可登大雅之堂,被當做祭品用,又不失其簡樸無華之風。

蕭賾算是慧眼識茶,即使以今人的眼光去看,他也算是個好茶而知茶的“茶人”。

據《周禮》記載,先秦時周王室也用茶當做祭品,但這與蕭賾之舉相比,顯然少了簡樸之意。而簡樸之意,正是蕭賾的難能可貴之處。

除了上述文獻記載外,我們從現代考古發現中可以知道,在中國,把茶作為隨葬物則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考古工作者從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隨葬物清冊中查實,在1號墓(墓葬時間為公元前160年)和3號墓(墓葬時間為公元前165年)中,有“=一笥”和“=笥”的竹簡文和木牌文。

現已考證出“=”即古文“楨”(茶的另一種名稱)的異體字,所謂“=一笥”和“=笥”,就是“楨一箱”或“楨箱”。以茶祭祖的習俗,在我國一些地區一直沿用至今。後來有人品嚐它才發現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也有人說茶葉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道:“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還有人認為茶葉是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更有甚者認為幾種目的是同時出現的,他們認為遠古人們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作為藥飲用。

茶路上的苦樂人生——茶人的足跡和茶馬古道

茶葉源於山野,需要有人精心培植和采摘,於是便有了茶人,而他們由於遠離喧囂的街市,身上難免籠罩上神秘的光環。

晉武帝時期,安徽宣城人秦精常常深入一座名叫武昌山的大山采茶。有一天,他突然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從山的北麵而來,隻見這人極高,遍體是毛。秦精很害怕,暗自琢磨,估計自己小命不保了。那人徑直向秦精走來,牽著他的手就往山的深處走,等到了一大片茶樹林中後,就撒手放開了他,自己獨自離開了,也不去傷害他。於是,秦精開始采茶。過了一小會兒,那人又回來了,而且還從懷裏掏出20枚又甜又好看的大橘子給秦精。後來,秦精就帶著橘子和采來的茶葉回家了。

這個野人也算是中國最早的茶人之一了。其實,這個時候中國各地已經有種植茶樹的茶農了,他們采摘茶葉,將其做成成品,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

茶人要想讓人了解自己的產品,必然需要一條途徑。於是,茶葉銷售渠道產生了。從唐代開始,產生了茶馬交易這種渠道。唐代初期,國力強盛,版圖遼闊,牧馬發展迅速。但經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開始衰落,牧馬監喪失不少。從這時起,朝廷開始與幫助平定安史之亂的西域回紇族“以馬易茶”,可以說這是茶馬交易的開始。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在蒙古的回紇地區開創了茶馬交易的先河。但這隻是偶爾的交易行為,還未形成經常性活動。

進入北宋以後,茶馬交易興盛起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宋朝是中國曆史上國防力量最弱的時代。這是趙匡胤以皇權為重,杯酒釋兵權,強禁軍、弱邊關,使邊將不斷輪換,兵無常將,將無常師的結果。

北宋建立之後,在其西部、北部相繼興起了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羌人建立的西夏帝國以及女真人建立的金帝國。這些少數民族帝國不斷對宋朝用兵。從宋朝的第二個皇帝趙匡胤之弟趙匡義開始,遼與宋朝就不斷打仗。宋太宗坐上皇位僅三年就動起兵來,十餘年的時間與遼國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等到喜歡風花雪月、花鳥蟲魚的輕佻皇帝宋徽宗上台時,宋王朝在金人的鐵騎麵前已是風雨飄搖,最後就葬身在金人的鐵騎之下。戰爭,需要軍費,需要戰馬。而北宋捉襟見肘的軍費和屈指可數的戰馬,讓北宋政府非常尷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宋政府想到了茶馬交易這條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