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心態禪:常思自省,清掃本心(2)(1 / 2)

佛經中說:“清淨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淨心中來。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淨。心清淨的一個含義就是“不可測、無障礙”。在佛教的修持裏常常都標榜著“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為了杜絕心外求法,人就要摒棄俗世觀念,時刻牢記眾生平等,這樣就不會盲目地比較,或者自卑,或者自負,而是能夠守住一顆自然本真的心,專心於佛道了。

有一個精通卜算的禪師,經常為大家排憂解難,深受人們尊重。

一天,閑來無事,他為自己算了一卦。卦象十分不樂觀——在後天的淩晨,當啟明星消逝時,自己在人世間的陽壽也就盡了。

禪師對此既驚訝,又哀傷。雖然修禪之人要對生死看得淡,但是自己的身體一直都很好,沒有任何的兆頭,所以難免帶著丁點的情緒。

平複心情之後,禪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弟子。很快,附近的人們都知道了,大家都覺得很惋惜。在人們心中,禪師不僅卦算得準,而且樂於助人,於是人們紛紛來到寺院,想要為他送行。

禪師交代完自己的後事後,開始靜靜地等待啟明星的離去,死期的到來。

這一天,東方的天空被朝霞一點一點地染紅。禪師站在窗前,看著樓下為自己祈禱的人們,心情有些沉重。他不知道自己會以怎樣的方式告別這人世間,也不知道,萬一當啟明星消失後,自己氣數尚存,該如何是好!樓下那麼多敬重自己的人,一旦卦出錯,多年來的名聲就付諸東流了。

啟明星開始慢慢地暗淡了,一點一點地變弱,最後消失了。雀躍的歡呼聲從人群中湧起,大家都為禪師逃過一劫而高興不已。但是,當所有人都沉浸在慶幸的喜悅當中時,禪師卻從樓上一躍而下。

我們都說,那些為別人算卦的人不會為自己算,為別人醫病的人不懂得為自己醫。故事中的禪師正是這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圓滿的,人也是不完美的。佛有不準確、犯錯的時候,更何況一個人呢。犯錯沒有關係,缺陷也不成問題,真正的問題是自己明明錯了,卻不敢承認,不去改正,並用更為嚴重的錯誤來圍困自己,折磨自己。

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錯事,而是錯心。事情錯了,可以改正;心錯了,就會繼續做錯事。隻要自己的心沒有出錯,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真正的摒棄,才是真正的平等,平等不隻是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是一種正確認識自己的觀念。隻有堅信我和大家都是平等的,才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驕傲自大。

禪悟人生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一個人有過錯,終日沉陷在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那麼他的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

第七節 除雜草隻需新種子

愛恨生煩惱,其實,一切不良的心態與情緒都是滋生煩惱的溫床。要想走出這座心靈的圍城,在必要時采取適當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結,才能夠獲取更廣闊的心靈空間。

“芭蕉葉上無愁雨,隻是聽時人斷腸”,心外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時,內心卻可能愁雲密布,甚至沒有任何陽光可以照進的縫隙。快樂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失意時,“淚眼問花花不語,落紅飛過秋千去”。

這就是境由心生。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的道理,禪宗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境由心生,心乃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萬般景象。

陽春三月,弟子們坐在禪師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宇宙的奧秘。

禪師一直默默無語,閉著眼睛。突然他問弟子:“怎麼才能除掉曠野的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禪師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禪師臉上依然帶著微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是不能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挖出來。”

弟子們講完後,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從明天起,你們把這塊草地分成幾塊,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雜草,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到這個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早早就來到這裏。原來雜草叢生的地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弟子們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雜草,隻有在雜草地裏種莊稼這種方法取得了成效。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禪師已經仙逝了。那是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弟子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