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不敢向命運挑戰,不敢在生活中開創自己的藍天,命運給予他的將僅僅是一個枯井的地盤,舉目所見將隻是蛛網和塵埃,等待他的也隻有絕望和失敗。苦難讓我們變得堅強,苦難讓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苦難讓我們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感謝苦難,感謝那曾經帶給我們無限苦痛的“命運女神”。
禪悟人生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麵犁破了你的心,一麵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古人講:“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體會到幸福和快樂,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欖,品嚐後才知其甘甜,這品嚐需要勇氣。
第十節 沒有永久的幸福,也沒有永久的不幸
人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喪的麵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態度是你缺乏自製力的表現,是你不能控製環境的表現。它們是你的敵人,要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
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頂上那隻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在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於是,這人拽下草莓,塞進嘴裏,自語道:“多甜啊!”
生命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享受野草莓的滋味?人總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一時的得意並不代表永久的得意;然而,在一時失意的情況下,如果你不能把心態調整過來,就很難再有得意之時。生活本平常,不要想太多,人如果能夠達到佛的境界,就是無可無不可的快樂無憂的境界了。
一位名人說過:“沒有永久的幸福,也沒有永久的不幸。”厄運雖然令人憂愁、令人不快,甚至打擊一個人幾年、十幾年,但厄運也有它的“致命弱點”,那就是它不會持久存在。
有兩個沙彌正在田中耕地、播種。忽然,不知什麼地方竄出一條毒蛇,將其中一個沙彌咬死了。可是,另一個沙彌連頭也不抬,繼續幹他的活。一個過路的人正好看到這一切,萬分驚訝之餘上前問他原因。
沙彌問路人:“你從哪裏來?到這裏做什麼?”
路人回答:“我從羅閱祗城來,聽說你們國家多孝養父母、信奉三寶,所以打算來求學修道。但是你的同伴被毒蛇咬死,你怎麼非但不難過還接著幹活呢?”
沙彌說:“世間萬物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憂愁又有什麼用!如果人因傷心而寢食難安,什麼也不幹,那就失去了活著的意義。你要進城,路過寺廟時,請您替我帶話給師父,就說我的師兄已經往生,讓寺裏不必準備他的飯菜了。”
路人進入舍衛城,來到了沙彌的寺廟見到了住持,並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訴了他。方丈聽後說:“人生即如住店,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我這徒弟也是一樣。生是赤條條來,死亦赤條條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
人不能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也不能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