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擔憂和焦慮、沉重和自私遠離你,更要避免與愚蠢、虛假、錯誤、虛榮和膚淺為伍;還要勇敢地抵製使你失敗的惡習和使你墮落的念頭,然後你會驚奇地發現,你的旅途是多麼輕鬆自由,你是多麼自信。不要讓不良情緒消耗你的精力,把精力投入到未來的生活中去。
人生是一張單程車票,一去無返。陷在痛苦泥潭裏不能自拔,隻會與快樂無緣。享受當下的捷徑隻有一條:堅決與過去分手。
禪悟人生
想要完全避免人生中的痛苦,無異於水中撈月,得到的必然是失望。對待痛苦,與其逃避它,不如正視它、感受它,用正確的心態接受它,從而把痛苦轉化為我們人生中的積極力量。
第十一節 天堂地獄隻在一念之間
生死幻滅,須臾無常,衍生了多少悲歡離合。擁擠的街道,匆忙的人群,與你擦肩而過的緣分,與你錯位的生命軌跡,造就了世間萬物。
有人說,生活之中苦比樂多,生來是苦,生存是苦,無處不是苦。但是,從逆境中戰勝困難,才能走向真正的勝利。盡管在這個過程中,當事人的身體可能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可是等到了勝利以後,那份來自精神上的喜悅,早已經讓人們忘記了最初的疼痛。
人們常說,天堂地獄一念之間。而世間是否有天堂地獄,這是各個宗教都在探討的課題。禪宗對於人間地獄也有一番玄妙的解讀。
有一天,李端願太尉問曇穎禪師:“禪師,請問人們常說的地獄,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曇穎禪師回答說:“無中說有,如同眼見幻境,似有還無。太尉現在從有中生無,實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獄,為什麼心裏看不見天堂呢?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太尉內心平靜無憂慮,自然就沒有疑惑了。”
太尉發問:“那麼,內心如何無憂慮呢?”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思量。”太尉又問:“不思量後,那心歸何處啊?”曇穎禪師說:“心無所歸。”太尉再問:“人如果死了,歸到哪裏呢?”曇穎禪師問:“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啊?”太尉說:“可是生我早已經知曉了。”曇穎禪師又問:“那麼,你說說生從何來?”太尉正沉思時,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隻在這裏思量個什麼啊?”太尉說:“是啊,隻知道生命漫長,卻沒有發現歲月蹉跎。”曇穎禪師說:“百年如同一場夢。”
百年如同一場大夢,不知生從何來,更不知道死往何去。與其思索生死課題,探知天堂地獄在何處,為什麼不把眼前的日子過好呢?飽經生離死別之苦,非人人所願,卻必然是人人都要經曆的。難道因為苦,就放棄生命了嗎?與其如此叫苦連天,蹉跎了歲月,還不如珍惜現在,減少憂慮,坦然生活。
普賢菩薩警眾偈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是告訴我們,生命過去一天就少了一天,我們應當選擇從容自在的態度,不必記掛著無常的人生,每日都想著精進修為,才能充分利用生命的能量。
禪悟人生
在經過患難之後,人們的生活將換上一種全新的色彩,而命運也會將苦難的信徒引向幸運。所以,你沒有必要懼怕人生的風雨,因為一時的苦楚並不能將你從人生的戰場當中毀滅。苦難隻會將你抬得更高,讓你的生命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