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回去的人提著飯菜來了,他剛到樹林,就被另一個人用木棒打死了。然後,那個人拿起飯菜吃了起來,沒過多久,他的肚子就像火燒一樣痛,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臨死前,他想起了小和尚的話:“小和尚的話真對啊,我當初怎麼就不明白呢?”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見,“財”這隻攔路虎,它美麗耀眼的毛發確實誘人,但是一旦騎上去,又無法使其停住腳步,最後必將摔下萬丈深淵。
貪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如豆,他們隻瞧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身邊隱藏的危機,也看不見自己生活的方向。貪欲越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日益加劇的痛苦中,一旦欲望無法獲得滿足,他們便會失去正確的人生目標,陷入對蠅頭小利的追逐。貪婪者往往自掘墳墓而不自知,所以我們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控製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因為你的貪欲很可能讓你失去一切。
星雲大師說,好名之人必將被名枷捆綁,好利之人也會被利鎖縛住。名利,就像是一座美麗豪華舒適的房子,人人都想走進去,隻是他們從未意識到,這座房子隻有進去的路,卻沒有出來的門。枷鎖之所以能束縛人,主要是因為當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錢,就做了金錢的奴隸;放不下虛名,就成了名譽的囚徒。
禪悟人生
淡忘功名利祿,將使你不會高高在上,不會擁有那種孤獨的高處不勝寒的悲涼。淡忘曾經的痛楚,將有助於你尋找到另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淡忘曾經的仇恨,將幫助你開辟另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淡忘曾經的成功,將有助於把你帶往人生新的高峰。
第十一節 質樸心讓我們更純粹
大多數人都在浮華過後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質本潔來還潔去,不要讓塵世浮華沾染了原本純潔的心靈。人不要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每一個人剛走上社會時,都是滿懷希望與抱負的,然而一些人遭受多次挫折,經曆艱難困苦之後,一顆原本質樸的心變了。有的人甚至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去壓抑別人,擠壓別人。
佛家禪宗常說“不思善,不思惡”,是指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淨無雜。心地胸襟應該隨時懷抱原始天然的樸素,以此態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如果個人擁有這種修養,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這種生活態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有一天,佛陀出外托缽,從王舍城返回精舍的途中,遇到一群在河邊玩耍的小孩。小孩們天真無邪、爛漫的歡笑聲吸引了佛陀,他站在河邊靜靜地看他們玩耍、嬉戲。
正準備走的時候,佛陀聽到有個小孩高聲的叫喊:“抓到了,抓到了!”
佛陀定睛一看,發現那個小孩的手上抓著一條魚。魚兒在孩子的手裏不斷地掙紮,尾巴不停地顫抖,嘴巴用力地張合,幹癟幹癟地呼吸。孩子們呼啦一下就圍在一起,拿著魚兒交換著玩。
佛陀走過去,親切地問:“孩子們,你們怕痛嗎?”
孩子們看著佛陀,爭先搶後地回答,“痛”“不痛”聲四處躍起。
佛陀指了指那條小魚,說:“它在喊‘痛啊’!”
正抓著魚的小孩聽了佛陀的話後,趕緊跑到河邊,把魚兒放了。一遇到水,奄奄一息的魚活了,立即遊開去了。
小孩們高興地圍著佛陀。佛陀摸摸孩子們的頭,歡欣地說:“孩子們,你們要記住,萬物都是平等的。魚兒所受的苦如果放到你們身上,你們也會感到痛。千萬不要做不該做的事,這樣會讓自己處於苦難中不能自拔。”
孩子們或許沒有聽明白其中蘊含的深意,但是他們卻記住了佛陀說的“不要做錯事”。
佛陀幾句簡單的話,純真的孩子們就有所領悟,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清淨的、善良的。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見到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子搖搖擺擺走向井邊,無論何人都會走上前去將他抱開。
質樸是這個世界的原始本色,沒有一點功利色彩。就像花兒綻放、樹枝搖曳、風兒低鳴、蟋蟀輕唱,它們全聽憑內心的召喚,是本性使然,沒有特別的理由。人本來生下來都很樸素、很自然,由於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把圓滿的、自然的人性雕琢了,刻上了許多花紋雕飾,反而破壞了原本的樸實。
守住自己的本來麵目,讓自己的個性在歲月中自然流露,無論為文、為詩、為畫,都是一種天然情趣,都會有一種生命獨特的美麗。
禪悟人生
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保持一顆質樸的心,可以讓生命永遠保持健康,讓生命永遠保持青春,讓自己回歸自然,回歸生活的原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