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偷晚上鑽進一座寺院想偷東西,但翻箱倒櫃的都找不到值錢的東西可偷,不得已,正準備離去時,睡在床上的無相禪師開口叫道:“喂,這位朋友,既然要走,請順便為我把門關好!”
小偷先是一愣,隨即就說:“原來你這麼懶惰,連門都要別人關,難怪你寺裏一點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無相禪師說:“這位朋友太過分了,難道要我老人家每天辛辛苦苦賺錢買東西給你偷嗎?”
禪師不是沒有東西,禪師擁有的是別人偷不去的無盡寶藏。世上的人隻知道聚斂,人為財死,心為物累,與其你有錢了,連小偷都不放過你,不如擁有自我本性裏的無限智能寶藏,又有什麼人能偷得去呢!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擁有一顆寧靜而無欲無求的心,便能從容地麵對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當我們處在困窘的處境中,似乎會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實際的雜念,也往往是我們登上人生頂峰的最大阻礙。這時候,如果心態平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幹擾,用心去成就一切,就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在追逐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嚐試著放棄一些複雜的東西,還原生命的本源,讓一切都恢複簡單。其實生活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隻有我們的內心。所以,要想恢複簡單的生活,必須從心開始。
禪悟人生
若想跳出煩惱的深坑,重獲自由自在的生活,即如瓶中之鵝,何能安然而出?若能當下認識自我,不壞一法,即明自性本來,就是逍遙自在,所謂“若能識得春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就是這樣的境界了。
第十一節 把握現在,就把握了幸福
幸福就像紐扣,當你存心去尋找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現在”的事物,幸福才會不請自來。
佛陀告訴我們,人隻能生活在今天,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進入“明天”。如果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麵的來路與前麵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都摸不著,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腳下,看今生”。前世的債,今生正在還。還不清,來生還得繼續;前世的緣,今生正在實現,自應好好把握。
日本的親鸞上人9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問他說:“你還這麼年少,為什麼要出家呢?”
親鸞:“我雖年僅9歲,父母卻已雙亡,我不知道為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麼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為了探究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誌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
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說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你年事已高,你也不能保證你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後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對的,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親鸞這樣的勇氣,在當下就決斷,總是喜歡拖拉,將今天的事情交給明天。可等到了明天時,因為有今天的事情拖拉,所以明天的事情又會拖到後天,後天如果再偷個懶,連昨天的事情也完不成。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人不僅會被一堆事情所拖累,將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幸福也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了。
當你不被過去拖累,也不被未知的煩惱糾纏的時候,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然而大多數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便永遠也不會感知幸福。
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無法預支的期票,而今天是你唯一擁有的現金,所以應該聰明把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他一邊後悔著昨天的虛度,一邊下定決心,從明天開始做出改變,而今天就在這後悔和決心之餘被他虛度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所能擁有的隻有實實在在的今天。隻有好好把握今天,明天才會更美好、更光明。
生命是虛無而又短暫的,它在於一呼一吸之間,如流水般消逝,永遠不複回。一個人隻有真正認清了生命的意義和方向,好好地活著,將生命演繹得無比燦爛、無比美麗,才是真正懂得善待人生的人。
禪悟人生
鮮花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她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溪水雖然映照著同樣蔚藍如洗的天空,卻每時每秒都在發生變化。世界是美麗的,但所有的美麗都會轉瞬而逝,所以我們要把握住現在、今朝,認真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