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人生禪:回歸本真,參透人生便是禪(2)(2 / 2)

下午明雲禪師回來了,他知道這件事後非但一點兒不生氣,反而平心靜氣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種蘭花,為的是修身養性,也為了美化寺院環境,並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啊!世間之事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著於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那不是修禪者的秉性!”

弟子聽了師父的一番話,這才放下心來,他對師父的言行敬佩不已,從此更加認真修行禪定。

懂得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無論是哪一種放下,都會獲得自在。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很累,身體累,心也累,總之就是疲憊不堪,那是因為我們的身心被自己分裂成了兩塊,甚至更多塊。

所以,我們要時常清掃心靈。清掃心靈不像日常生活中掃地那樣簡單,它充滿著掙紮與猶豫。不過,你可以每天掃一點,沒有人規定你一次必須掃完。但你要經常清掃,及時丟棄或掃掉拖累你心靈的東西。

禪悟人生

精明者敢於放棄,聰明者樂於放棄,高明者善於放棄。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放棄是一種超脫、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升華、一種境界。

第八節 逝去的愛無法挽回

愛情不是占有,也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等價交換,有的時候我們會品嚐到失去愛人的苦澀,需要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愛。

當愛情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我們要盡力挽留;當我們無法挽留的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忘掉,忘掉以前的愉快和不愉快。因為任何好的或不好的回憶,對於失戀者都是一種靈魂的刺痛。

當我們學會了忘記,才會獲得真正的解脫,才會學會寬容。有人說,經曆了真正的愛之後,人才會成熟。不論結果如何,隻要我們真心付出過,坦誠地對待過,也就不會有什麼後悔的地方。

普陀山的寺院裏有一個老修行者。他是一個鐵工廠老板的獨生子,父親死後,他繼承了全部的家業。但是他覺得鐵工廠製造刀槍等武器威脅萬物的生命,就放棄了父親留給他的工廠,轉而投身到農業當中去,自己也操起鋤頭,帶著妻子來到鄉下過起自在的田園生活。

但是他的妻子卻忍受不了這種淡泊勤儉的日子,於是背著他和別人私通。私通這件事他其實是有察覺的,不過他並未聲張,也沒有生氣,隻是把精力都放在從事農作上,偶爾也參參佛法。

有一天,他故意對妻子說自己要外出大半月,讓她好好照顧家。其實他隻是躲在不遠處的寺院裏暗自觀察,等待時機。

沒過兩天,妻子就真的約了自己的情夫到家裏來住。他見時機已成熟,便買了些酒和菜回家了。妻子見他突然回來,趕緊把情夫藏了起來。他把酒菜擺好,叫來妻子和自己一塊慶祝。

他說:“我在外地做生意賺了錢,今天你陪我好好地慶祝一番。”

妻子見他這麼高興,趕緊跑到廚房拿了兩雙筷子。他見了說:“你應該拿三雙筷子才對。”妻子嚇得直哆嗦,那個躲在房裏的情夫更是怕得趕緊竄了出來。

“今天是個好日子。首先我要感謝你。”他對妻子的情夫說,“你簡直是我的恩人。從今天起,我所有的財產,包括我的妻子,都送給你了。”就這樣,他把束縛他的萬業都放下,身心輕安地離開了家,去普陀山修行了。

後來,這對男女結為正式的夫妻,可是新任的丈夫好吃懶做、吃喝嫖賭,還虐待她。沒過多久,前夫留下的家業全被他敗光了。

最後,她淪落街頭,不得不以乞討為生。

這天,她來到普陀山請求前夫的原諒。她記起前夫最愛吃鯉魚,於是跑到市場買了條鯉魚,做成前夫愛吃的口味送到普陀山上來。

前夫沒有拒絕這道菜,他說:“你還記得我喜歡吃鯉魚。既然你把它給了我,那我就收下,並放生了它。”

聽了前夫的話,她十分奇怪,問:“魚已經被煮熟,還能放生嗎?”

他說:“是啊,魚死了是不可放生的。我們也一樣,過去的感情已經逝去,還怎麼複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