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芡實粉粥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的功效。適用於慢性腹瀉,小便頻數,小兒遺尿等。
(1)原料:芡實粉30~60克,粳米50克。
(2)烹製方法:將芡實去殼,研成細粉,備用。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入芡實,水適量,同煮成粥。
(3)食用方法:每日1次,連服1周。
7黨參粥具有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脾虛便溏,氣血不足及貧血,血小板減少,營養不良等。
(1)原料:黨參2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2)烹製方法:將黨參文火煎汁,去渣備用,將粳米洗淨,一起放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煎至米爛成粥,加入冰糖汁即成。
(3)食用方法:每日1次,連服1周。
8菱粉粥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營養不良,慢性泄瀉,並可作為預防胃癌、食管癌等的輔助食物。
(1)原料:菱粉50克,粳米100克,紅糖少許。
(2)烹製方法: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半熟後,調入菱粉及紅糖少許,再熬煮成粥。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
(四)禁宜事項1禁忌食物(1)忌寒涼食物。
(2)禁食油膩厚味食物。
(3)禁食發物。
2宜服食物宜食白扁豆、山藥、小米、粟米、大麥、野豬肉、黃羊肉、牛肉、兔肉、雞肉、乳鴿、鵪鶉、野雞、栗子粥、山藥扁豆糕、山藥茯苓包、鵪鶉粥、土豆粥、木耳粥、小麥粥、高粱米粥、山藥粥、扁豆粥、扁豆燉牛肉、清蒸鱔魚豬肉、刀豆炒肚絲、榛子仁炒牛肉絲、汽鍋鵪鶉、白術酒、茯苓酒、人參酒、參芪鯉魚湯、芪地雞肉湯、參棗全鴨、砂仁肚片、參苓芙蓉羹、栗苓雞、黃芪汽鍋雞等。
3常與食品配製的中藥可選用人參、太子參、西洋參、黨參、黃芪、黃精、紫河車、扁豆、茯苓等。
三、陽虛體質食物養生陽有溫煦、溫化的功能,氣虛與陽虛的區別在於是否伴有寒象的病理特征。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感受寒邪皆可損傷陽氣,導致陽氣不足。
(一)陽虛體質表現陽虛體質之人除見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脈弱無力等氣虛症狀外,還可常見畏寒喜暖、四肢不溫、上腹冷痛、口泛清水、小便清長、舌質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征象。心陽不足者,常見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四肢不溫、脈結代。脾陽虛者,常見久瀉便溏、四肢清冷、肢體時腫等。腎陽不足者,常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冷痛、夜尿頻多、五更瀉泄、男子滑精、陽痿早泄等。
(二)食療原則補腎溫陽;食益性溫。
(三)食療處方1蓉雞肉羹具有補腎壯陽、固澀益精的功效。適用於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陽痿早泄等。
(1)原料:雞肉250克,肉蓯蓉30克,板栗15枚,薏苡仁15克,香菇5隻,蔥、薑、料酒、精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雞肉洗淨切成小塊,洗淨後先煎濃汁備用。板栗浸泡,去殼,香菇浸軟,切小塊,蔥薑切絲。燒熱油鍋,先炒雞肉,加入蔥、薑。炒後加肉蓯蓉煎汁,與薏苡仁、板栗、香菇同煮,加調料適量,煮熟後即成。
(3)食用方法:佐餐服用。
2丁香鴨具有和中暖胃、溫化寒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
(1)原料:鴨半隻,丁香3克,桂皮3克,豆蔻5克,料酒,精鹽、蔥、薑、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鴨去毛及內髒,洗淨切塊,放入鍋內。丁香、桂皮、豆蔻用清水煎熬2次,每次約20分鍾,收藥汁約6碗。將藥汁倒入鴨鍋內,加適量蔥、薑、料酒後煮沸,改用文火煮熟。用花椒、茴香、紅糖、料酒、蔥、薑、鹽等熬成汁,將熟鴨放入汁中稍煮,並以汁不斷澆淋鴨身,至皮呈紅時即成。
(3)食用方法:隨意服食。
3鮮蝦湯具有溫補陽氣、扶助正氣的功效。適用於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
(1)原料:活蝦100克,黃芪30克,精鹽、料酒、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黃芪用文火煎汁,去渣備用。將蝦洗淨,入黃芪汁中,加精鹽、料酒、味精10分鍾即可,食蝦肉喝湯。
(3)食用方法:每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