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中醫食療與養生 (3)(3 / 3)

4滑溜羊肉片具有溫補元陽、養血補腎的功效。適用於腎陽虛虧、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倦怠懶言。

(1)原料:羊肉250克,山藥100克,黑木耳30克,麻油、料酒、精鹽、蔥、薑、味精、水澱粉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羊肉洗淨,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的片,放入碗內,加適量精鹽、料酒、味精,用水澱粉上漿。起油鍋,將羊肉片倒入鍋中滑散,然後撈起,用漏勺瀝幹。原鍋留餘油,放入蔥花、薑末煸炒,投入山藥片、黑木耳煸炒幾下,加料酒、鹽、味精,燒開後,再放入羊肉片,濕澱粉勾成薄芡,略煮後淋上麻油出鍋。

(3)食用方法:佐餐服用。

5三子鵪鶉蛋具有溫陽補氣、補腎益精的功效。適用於頭暈眼花,須發早白,易汗出,易感冒之人。

(1)原料:桑椹子、枸杞子、菟絲子各12克,鵪鶉蛋10個,鹽、豆油、味精、生粉適量,白酒25克。

(2)烹製方法:將3種藥物裝入紗布袋中,鵪鶉蛋用文火煮熟剝殼。藥、蛋同置鍋內,加500毫升水,白酒25克,文火煮2小時。去藥,用武火收汁盛起,生粉與藥汁拌和。鵪鶉蛋用少量豆油煸炒,加入少量水和鹽、味精,生粉勾芡後食用。

(3)食用方法:常食有益。

6荔枝粥(二)具有補益陽氣、滋陰生津的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病後津液不足。

(1)原料:幹荔枝5枚,粳米(或糯米)100克。

(2)烹製方法:將幹荔枝去殼,備用。將粳米(或糯米)淘洗幹淨,同荔枝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3)食用方法:每日1次。

(四)禁宜事項1禁忌食物(1)禁過食生冷食品。

(2)少食黏膩食物。

2宜服食物宜食洋蔥、雞肉、海參、淡菜、荔枝肉、栗子、扁豆、刀豆、香菜、羊腎粥、胡桃粥、羊骨粥、雀兒粥、蝦仁粥、韭菜炒蝦仁、辣椒炒鱔絲、大蒜炒雀蛋、海參羊肉湯、胡蔥羊肉片、麻雀淡菜湯、山藥羊肉湯、五香栗子狗肉、海狗腎酒、杜仲酒、參蛤酒、鹿茸酒、仙茅酒等。

3常與食品配製的中藥可選鹿茸、巴戟天、蓯蓉、仙茅、淫羊藿、杜仲、續斷、骨碎補、益智仁、胡蘆巴、菟絲子、陽起石、海馬、海狗腎等。

四、血虛體質食物養生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主要是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均來源於脾胃化生的水穀精微,水穀精微由脾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的化赤,注之於脈,化而為血。血液中有人體生理代謝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氣的推動在脈管中周身循環,以維持髒腑的正常功能活動。血虛體質之人,多由失血過多或生血不足所致。

(一)血虛體質表現一般見有麵色淡白或萎黃、心悸失眠、頭暈眼花、肢體麻木、月經量少且色淡、舌質淡、脈細無力等症狀。若偏於心血虛者,主要症狀有心悸怔忡、頭暈健忘、麵色蒼白、舌淡脈細。

肝血虛者可見麵色萎黃、頭暈眼花、肢體麻木、手足震顫、爪甲淡白、筋脈拘攣、視力減退、月經色淡量少、失眠多夢、脈弦細等。

(二)食療原則益氣生血,陽生陰長;補血滋陰,精血同源。

(三)食療處方1雞肝羹具有補肝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視力減退,夜盲等。

(1)原料:雞肝200克,蔥、薑、料酒、精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雞肝去筋膜,洗淨切小片,氽入沸水中,變色無血即熟,加料酒、精鹽、蔥、薑、味精,稍煮後用生粉勾芡即成。

(3)食用方法:可經常服用。

2龍眼肉粥具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少食失眠,健忘,神經衰弱。

(1)原料:龍眼肉1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2)烹製方法:將粳米淘洗幹淨,與龍眼肉一起置於鍋內,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白糖即可。

(3)食用方法:每周2次。

3糯米阿膠粥具有補血止血、滋陰補肺、安胎的功效。適用於血虛,吐血,便血,虛勞咳嗽,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

(1)原料:阿膠10克,糯米30克,紅糖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