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醫食療與養生 (4)(1 / 3)

第十章 中醫食療與養生 (4)

(2)烹製方法:將阿膠搗碎,研成細末,備用。將糯米淘洗幹淨,放入鋁鍋內,加適量水,先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至九成熟時,加阿膠粉和紅糖,繼續熬煮成粥即可。

(3)食用方法:隔日1次。

4胡蘿卜粥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貧血、大便秘結。

(1)原料:胡蘿卜100克,粳米100克,調味品少許(食鹽、味精)。

(2)烹製方法:將胡蘿卜洗淨,切成細末,在沸水中煮5分鍾,備用。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加胡蘿卜稍煮即成。食用時,加入調味品少許即可。

(3)食用方法:隨量服食,當日服完。

5當歸燉母雞具有養血補血、強壯身體的功效。適用於陰血不足,年老體弱者。

(1)原料:當歸30克,母雞1隻,蔥段、生薑片、食鹽、料酒、味精適量。

(2)烹製方法:將母雞宰殺後洗淨。將當歸洗淨、泡軟、切片,塞入母雞腹中,放入鍋內,加蔥段、生薑片、食鹽、料酒、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將母雞燉爛,加入少許調味品即可。

(3)食用方法:佐餐隨量服食。

6黑芝麻山藥何首烏粉具有養血益精的功效。適用於久病初愈。

(1)原料:黑芝麻250克,山藥250克,製何首烏250克。

(2)烹製方法:將黑芝麻洗淨,曬幹,炒熟,研為細粉;山藥洗淨,切片,烘幹,研為細粉;製何首烏切片,烘幹,研為細粉。3種細粉攪拌均勻,瓶裝備用。

(3)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25克,入鍋,用溫開水調成稀糊狀,置於文火燉熟即成,10天為1個療程。

(四)禁宜事項1禁忌食物(1)禁食刺激性食品如咖啡、白酒、濃茶等。

(2)少食油膩食物。

2宜服食物羊肝、龍眼肉、胡蘿卜、豬肝、兔肝、雞肝、貓肉、牛筋、豬心、黑鯉魚、黑木耳、海帶、菠菜、薺菜、芹菜、海參、烏賊、魷魚、魚肚、魚翅、帶魚、黃魚、牛奶、禽蛋、首烏燉蛋、熟地牛脊湯、杞歸雞、黑木耳魚肚羹、芝麻牛肉條、木耳燉牛筋、軟炸芝麻魚排。

3常與食品配製的中藥可選用熟地黃、當歸、白芍、何首烏、阿膠、雞血藤等。

五、陰虛體質食療養生人體的陰包括血、精、津、液等物質。陰液不足,無以製陽,陽相對偏盛,而出現虛熱內擾的病理現象。

(一)陰虛體質表現陰虛與血虛有聯係亦有區別,其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有虛熱象,而後者則無。陰虛體質可見顴紅低熱、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幹唇紅、便秘溲黃、舌質紅絳、苔少或無、脈細數。婦女可見經期提前、經暗量少、男子可見遺精。心陰虛者可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失眠心煩等。肝陰虛者可見頭昏目脹、耳鳴如蟬、目幹咽幹、兩脅隱痛。脾陰不足則見大便秘結、食少乏力、口渴不欲飲。肺陰虛者可見幹咳少痰、聲音嘶啞、胸部隱痛、甚者可見痰中夾帶血絲。腎陰虛可見腰膝酸軟無力、耳鳴如蟬、相火妄動、遺精等症狀。

(二)食療原則填精益髓,滋補陰精;滋陰增液,清利虛熱。

(三)食療處方1二地雞具有滋陰養血、清利虛熱的功效。適用於形體消瘦,潮熱盜汗等。

(1)原料:母雞1隻,生地黃20克,熟地黃20克,知母15克,地骨皮15克,蔥、薑、料酒、精鹽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母雞去皮及內髒,洗淨;生地黃、熟地黃、知母、地骨皮洗淨後用紗布包好,放入雞腹內。將雞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加料酒、蔥、薑、精鹽、味精適量,文火燉至熟爛,去藥渣即成。

(3)食用方法:佐餐隨意服食。

2甲魚貝母湯具有滋補肺陰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咳喘,幹咳少痰,低熱盜汗。

(1)原料:甲魚1隻,川貝母粉10克,料酒、精鹽、蔥、薑、味精等調料適量。

(2)烹製方法:將甲魚殺後洗淨,切塊,將川貝母粉與甲魚塊攪拌均勻,放入蒸籠內,再放入適量蔥段、生薑、精鹽,隔水蒸爛即可。

(3)食用方法:分2次,一日內服完。

3何首烏粥具有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適用於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

(1)原料:製何首烏30克,粳米60克,紅棗3~4枚,冰糖少許。

(2)烹製方法:將製何首烏放入鍋內,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入製何首烏濃汁、紅棗和冰糖,再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