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王決議,我們可不占便宜啊!”那位以智囊自許的譚泰收起嘴上正吸著的長煙袋,又慢條斯理地搖頭說道,“六王之中,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他們一母所生的三兄弟就占去了一半。而我們隻有肅親王一人……”
虎背熊腰的鼇拜脾氣暴烈,一聽此話,竟嗷嗷大叫起來:“如是這樣,我正黃兩旗將士衝殺進去,誓死保衛肅親王,有誰膽敢意見相左,我等與他兵戎相見,拚它個你死我活!”
豪格喝令製止:“此事不宜莽撞!”
索尼頗有智謀,他隨眾人沉默了一會兒之後,胸有成竹地率先開口:“不過鼇拜所說,倒提醒了我。曆來政權爭奪,從無情理可言,所忌者唯有刀兵。請鼇拜兄弟辛苦,今晚連夜調兵進城,明日一早重兵包圍崇政殿……”
巨石擊水,激起千重浪!一聽索尼所言,眾人頓時又激動起來:“對,當以刀劍逼迫多爾袞就範!”“不立肅親王,咱就來它個血濺崇政殿!”
“不過,這是最後一步,也是最壞的一步,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行此下策。”索尼沉穩地打個手勢,使大家冷靜了下來後,他走近豪格,既是征詢肅親王的意見,又似部署決斷,“如今當務之急,是咱們連夜分頭拜訪禮親王和鄭親王,他們不僅在明日諸王議決中占有兩票,還有他們手中那兩紅、鑲藍三旗重兵。”
大清朝賴以生存的,即是它的八旗兵,誰掌握了八旗兵,誰便掌握了大清的命脈。為此,內大臣索尼在征得豪格的同意後,當即起身,深夜拜訪了鄭親王濟爾哈朗。
一進鄭親王府,索尼略享寒暄後,便單刀直入:“鄭親王,我兩黃和正藍三旗大臣已決意立肅親王豪格繼承皇位。鄭親王德高望重,肅親王一向敬為父執,所以肅親王指示,此事必須征得鄭親王的認同。”
濟爾哈朗在六位親王中,年齡僅次於禮親王代善,位居第二。他雖不像代善那樣龍鍾老態,但卻是個老奸巨滑的角色,他非常清楚此次表態的分量,所以當索尼說後,他撚須沉思了許久,方邊用碗蓋撥弄著茶杯的浮沫,邊緩緩說道:“對於立皇子肅親王為君,我自然沒有異議。問題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會同意嗎?”
濟爾哈朗估算得沒有錯,一向認為皇位非己莫屬、飛揚跋扈的多爾袞,怎麼可能將這至高無上的寶座拱手相讓呢?其時,多爾袞的王府,同樣也是燈火通明。
豫親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及正白旗將帥蘇克薩哈、勞翰等同樣也是張弓挾箭,情緒激越。
多鐸係多爾袞之弟,與阿濟格三人乃一母所生。阿濟格年長,多爾袞次之,多鐸年紀最小。多鐸雖屬年輕,但脾氣火暴、作戰神勇、敢作敢為:“依戰功而論,他豪格,不要說跟九王爺比,就是跟我比,本王也遠勝他一籌!”
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眾多封王的兒子中排行第九,所以多鐸稱呼他為九王爺。
正白旗大臣蘇克薩哈係當年追隨努爾哈赤時征戰的老臣,對大清國內幕了若指掌。是位老成持重的人物,他接著說道:“豫親王說得對,無論軍功,還是管理政務,睿親王都是宗室之中的最強者。這點自有公論。先帝皇太極之所以遲遲不立豪格為太子,就是清楚他各方麵都遠不能與睿親王相比,每次出征,他雖也驍勇善戰,但總不過是睿親王的先鋒、副將,先帝從不把主帥讓他擔任;至於治理朝政,睿親王係六部之總管,而先帝也隻是將戶部交給了豪格。如今怎能把大清命運不交付睿親王,而交給這麼個連他老子皇太極也認為無力勝任的庸才呢?”
一直冷靜觀察的阿濟格,這時離開坐椅,走至多爾袞麵前:“九阿弟,你不即位,是不是怕兩黃旗大臣不服謀反?舅舅阿勒泰今天特地派人帶來口信,說兩黃旗並非鐵板一塊,兩黃旗內咱們的親戚,全支持你繼承皇位!”
多爾袞的心腹參將勞翰隨即表示:“咱正白兩旗兵精將勇,曆次征伐,戰無不勝,天下無敵!此次如有不測,我等拚刀拚槍、拚死拚活,也要確保睿親王榮登皇位!”
“王爺,當斷不斷,必受其害。”性急的多鐸再次躍出,“這皇上也該咱弟兄當當了!父汗在世時,就告訴母親,有意立你為繼承人,可因父汗死得突然,皇太極便利用咱們年幼之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並逼咱母親殉葬以滅口。如今十七年過去了,皇太極也死了,輪班,這皇帝的寶座也該還給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