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可比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隻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矗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經濟業務的實質與其法律形式可能脫節,為此,會計人員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來選擇會計政策,而不能拘泥於其法律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製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6.重要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並、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也采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麵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麵來說,當某一項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項目;從數量方麵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謹慎性原則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淨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麵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等,就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會計信息的修正。

8.及時性原則

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麵做出經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客觀、可比、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於會計信息使用者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及時性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編製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製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信息不能及時提供,就無助於經營決策,就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

2.6複式記賬運用的是什麼原理

出納員為了對會計要素進行核算,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在按一定原則設置了會計科目,並按會計科目開設了賬戶之後,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記賬方法將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登記在賬戶中。

記賬方法是指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後,如何將其記錄在賬戶中的方法。記賬方法有兩類:一類是單式記賬法,另一類是複式記賬法。顧名思義,單式記賬法是對發生經濟業務之後所產生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一般隻在一個賬戶中進行記錄登記的方法。與單式記賬法相比較,複式記賬法有如下兩個特點:一是由於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在相互聯係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做記錄,根據賬戶記錄的結果,不僅可以了解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通過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全麵、係統地了解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二是由於複式記賬要求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同時記賬,因此可以對賬戶記錄的結果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正是因為如此,複式記賬法作為一種科學的記賬方法一直得到廣泛的運用。目前,我國的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所采用的記賬方法,都屬於複式記賬法。

在全部會計核算的方法體係中,複式記賬法占有重要位置。複式記賬法包括幾種具體的方法,有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等。其中,借貸記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記賬方法,在我國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記賬方法,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明文規定中國境內的所有企業都應該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在相關賬戶中記錄各項經濟業務,可以清晰地表明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同時也便於試算平衡和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

下麵重點說明借貸記賬法的理論基矗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記錄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複式記賬法。要學習借貸記賬法,必須認真掌握它的理論基儲記賬符號、賬戶結構、記賬規則和試算平衡公式。

借貸記賬法的對象是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過程及其結果。這個過程及結果可用公式表示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1)

收入-支出=結餘(2)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3)

資產+支出=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4)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5)

上述方程式可稱為會計等式,通常將(1)式稱為會計恒等式。上述會計等式主要揭示了三個方麵內容:第一,會計主體內各會計要素之間的數字平衡關係。有一定數量的資產,就必然有相應數量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與之對應;反之,有一定數量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就一定有相應數量的資產與之對應。第二,各會計要素增減變化的相互聯係。在一個會計要素的項目發生變化時,在同一會計要素另一項之間,或另一類會計要素的一項也必然發生增減變化,以維持等式的平衡關係。第三,等式有關因素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分列於等式的兩邊,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形成對立統一的關係。如果各會計要素在等式一邊,必須以負號表示,如(5)式。這三個方麵的內容貫穿了借貸記賬法的始終。數量平衡關係要求:每一次記賬的借方、貸方金額是平衡的;一定時期賬戶的借方、貸方的金額是平衡的;所有賬戶的借方、貸方餘額的合計數是平衡的。

增減變化的相互聯係要求:在一個賬戶中記錄的同時必然要有另一個或兩個以上賬戶的記錄與之對應。對立統一關係要求:按相反方向記賬。從一個賬戶來看是相反方向記賬,借方記錄增加額,貸方一定記錄減少額;反之,貸方記錄增加額,借方一定記錄減少額。從等式兩邊的不同類賬戶來看,資產類賬戶是借方記錄增加額,貸方記錄減少額;與之相反,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是貸方記錄增加額,借方記錄減少額。會計等式對記賬方法的要求決定了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記賬規則、試算平衡的基本理論,因此說會計恒等式是借貸記賬法的理論基矗

2.7複式記賬的賬戶結構是什麼樣的

借貸記賬法的賬戶基本結構是:每一個賬戶都分為“借方”、“貸方”,一般規定賬戶在左方為“借方”,賬戶的右方為“貸方”。如果我們在賬戶的借方記錄經濟業務,可以稱為“借記某賬戶”;在賬戶的貸方記錄經濟業務,則可以稱為“貸記某賬戶”。

借貸記賬法以“借”、“貸”為記賬符號,把賬戶劃分為“借方”、“貸方”兩個基本部分。其格式。

賬戶名稱

(會計科目)

年月日憑證號數摘要借方貸方借或貸餘額

為了便於說明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基本結構,將上述格式簡化為“侗字形賬戶。

賬戶名稱

(會計科目)

借方貸方

借貸記賬法下,所有賬戶的結構都是左方為“借”,右方為“貸”,但“借”、“貸”反映資產數量變化的增減性質則是不固定的。不同類別的賬戶,借貸方所登記的增減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凡是用來反映資產的賬戶,借方登記增加額,貸方登記減少額,如有餘額必在借方;凡是用來反映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賬戶,借方登記減少額,貸方登記增加額,如有餘額必在貸方。

1.資產類賬戶

資產類賬戶的結構是:賬戶的借方記錄資產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資產的減少額。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年、月),借方記錄的合計數額稱作借方發生額,貸方記錄的合計數額稱作貸方發生額,在每一會計期間的期末將借貸方發生額相比較,其差額稱作期末餘額。資產類賬戶的期末餘額一般在借方。例如“銀行存款”賬戶,借方記錄的增加額要大於(至少等於)貸方記錄的減少額,所以有借方餘額(或無餘額),借方期末餘額轉到下一期就成為借方期初餘額。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資產類賬戶借方期末餘額=借方期初餘額+借方本期發生額-貸方本期發生額

為方便起見,列示。

資產類賬戶

借方貸方

2.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

由會計平衡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決定,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正好相反,其貸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額;借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額,很明顯,貸方發生額要大於(或等於)借方發生額,期末餘額一般應在貸方。如“應付賬款”賬戶,企業所欠外部款項時應記入貸方,償還所欠的款項時應記入借方,期末餘額的貸方,表示實際償還的欠款數額。用公式表示如下: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賬戶貸方期末餘額=貸方期初餘額+貸方本期發生額-借方本期發生額

表示全部賬戶結構。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

3.費用成本與收益類賬戶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要有各種耗費,有成本費用發生,在費用成本抵銷收入以前,可以將其看做一種資產。因此,費用成本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的結構基本相同,賬戶的借方記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賬戶的貸方記錄費用成本轉入抵銷收益類賬戶(減少)的數額,由於借方記錄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一般都要通過貸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沒有期末餘額。如果因某種情況有餘額,也表現為借方餘額。

收益類賬戶的結構則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結構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額記入賬戶的貸方,收入轉出(減少額)則應記入賬戶的借方,由於貸方記錄的收入增加額一般要通過借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也沒有期末餘額。如果因某種情況有餘額,同樣也表現為貸方餘額。費用成本類與收益類賬戶結構的示意。

費用成本類賬戶

收益類賬戶

綜上所述,“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所表示的經濟含義是不一樣的。借字表示資產的增加,費用成本的增加,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收益的轉銷;貸字表示資產的減少,費用成本的轉銷,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收益的增加。

借貸作為記賬符號,指示著賬戶記錄的方向是左方還是右方。一般地說,各類賬戶的期末餘額與記錄增加額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資產類賬戶的期末餘額一般在借方,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期末餘額一般在貸方。因此,根據賬戶餘額所在的方向來判定賬戶性質,成為借貸記賬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2.8複式記賬要遵循哪些記賬規則

所謂記賬規則,就是指記錄經濟業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運用借貸記賬法登記經濟業務時,首先應根據經濟業務的內容,確定它所涉及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是增加還是減少;然後,確定應將其記入有關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例】企業從銀行存款中提取現金50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庫存現金這一資產項目增加了500元,銀行存款這一資產項目減少了500元。因此,它涉及“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這兩個賬戶,應登記在“庫存現金”賬戶的借方和“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

【例】企業從銀行借入資金1元,歸還以前所欠的應付賬款。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短期借款項目增加了1元,應付賬款這一項目相應地減少了1元。因此,它涉及“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這兩個賬戶,應登記在“短期借款”賬戶的貸方和“應付賬款”賬戶的借方。

【例】企業用銀行存款歸還銀行短期借款20元。

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銀行存款減少了20元,相應地使企業的短期借款減少了20元。因此,它涉及資產類“銀行存款”和負債類“短期借款”這兩個賬戶,應登記在“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和“短期借款”賬戶的借方。

從以上所舉的各項說明,在借貸記賬法下,對任何類型的經濟業務,都是一律采用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

對有些複雜的經濟業務,在運用借貸記賬法記賬時,則需要將其登記在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登記在一個賬戶的貸方和幾個賬戶的借方。借貸雙方的金額也必須相等。

總之,運用借貸記賬法記賬,要求對發生的每一筆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借貸相反的方向,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係的賬戶中進行連續、分類的登記。即記入一個賬戶的借方,同時記入一個或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記入一個賬戶的貸方,同時記入一個或幾個賬戶的借方。

記入借方的金額同記入貸方的金額必須相等。概括地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就是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