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會計崗位的特點
在手工會計下,根據管理的要求、業務類型和規模以及會計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崗位設置。
一種常見的崗位設置方案是:在財會部門下設財務、會計兩科。財務科下設資金管理組、利潤管理組;會計科下設采購和應付賬款組、銷售和應收賬款組、工資核算組、倉庫核算組、固定資產核算組、成本計算組以及總賬報表組等。在計算機會計下,一般是由部分人員(包括係統維護員、數據管理員、操作員)按照內部牽製原則組成電算化會計組,利用會計信息係統完成原有的記賬、算賬任務。節省下來的人轉向加強管理。一部分人員按照責任會計製度要求,負責資金、成本、利潤的管理;另外一部分人員負責建立決策支持係統,通過對未來發展的分析與預測,提出各種不同的實施方案,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財政部於1996年6月10日發布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範》,對電算化後的會計工作崗位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規範》指出,會計電算化後的工作崗位可分為基本會計崗位和會計電算化會計崗位。而電算化會計崗位進一步劃分如下:
1.電算主管
負責協調計算機及會計軟件係統的運行工作。此崗要求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以及相關的會計電算化組織管理經驗。電算化主管可由會計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應設立此崗。
2.軟件操作
負責輸入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等會計數據,輸出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報表、進行部分會計數據處理工作。此崗要求具備會計軟件操作知識,達到會計電算化初級知識培訓的水平。
3.審核記賬
負責對輸入計算機的會計數據(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等)進行審核,操作會計軟件登記機內賬簿,對打印輸出的賬簿、報表進行確認。此崗要求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達到會計電算化初級知識培訓的水平,可由會計主管兼任。
4.電算維護
負責保證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正常運行,管理機內會計數據。此崗要求具備計算機和會計知識,經過會計電算化中級知識培訓。采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應設立此崗位。
5.電算審查
負責監督計算機及會計軟件係統的運行,防止利用計算機進行舞弊。此崗要求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達到會計電算化中級知識培訓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大型會計軟件的單位,可設立此崗位。
6.數據分析
負責對計算機內的會計數據進行分析。此崗要求具備計算機和會計知識,達到會計電算化中級知識培訓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會計軟件的單位,可設立此崗位,由會計主管兼任。
我們看到,在計算機會計下,由於會計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以及傳輸形式的變化,有些崗位已失去存在的必要,有些崗位需要歸並,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新崗位。
六、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製的特點
會計從手工處理到電算化,表麵上看來隻是處理工具的變化,但計算機會計係統比手工會計係統要複雜得多。由於其特殊性,它必須具備強大的排除錯誤和幹擾的自我保護功能,這種功能應由內部控製予以保證。手工方式下,通過職能分割與人員分工而形成的內部控製體係以及通過憑證、賬簿、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而形成的內部控製體係相輔相成,適合於手工會計處理方式,可充分保證數據處理的真實、可靠和安全。會計電算化以後,內部控製的重點……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部門轉移到電子數據處理部門,財會人員對交易活動的直接監督減少了,原內部控製體係難於適應這一變化。計算機數據處理的集中性、連貫性,使大部分職權分割的控製作用近於消失;數據存儲載體的改變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會計中的賬簿控製體係失去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內部控製一方麵要加強,另一方麵要采用新的方式……電算化方式下,內部控製按實施環境可分為一般控製和應用控製。一般控製是普遍適用於計算機數據處理的控製,包括組織控製、計劃控製、文檔控製、硬件控製、軟件維護控製、軟件質量控製等。應用控製則是在運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過程中所實施的內部控製,包括輸入控製、處理控製及輸出控製。一般控製及應用控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及時性與完整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