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簡史(三)(1 / 1)

得破至道——我看黃易的《破碎虛空》,黃易在這本書中探討了天道與人道,講述了主人公傳鷹努力使人道皈依天道,最終“得破至道,超脫凡俗”的曆程。我看完後深有感悟,在這本書的啟示下,我開始思考“道”的深刻內涵,覺得“道”不應隻是道教中所崇尚的一種類似圖騰的東西,而應當是一種能讓人看穿這世間一切事物之機理、使自己的思想超出世俗之外達至全知的無上境界,從而使自己看破世間一切喜怒哀樂、風雲變幻,最終使自己獲得在這世間生存奮鬥的最大力量的“大精神”。“道”應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激勵,一個人精神最堅實的支柱,憑之可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最終獲得事業的成功。“道”即是道家所謂“返樸歸真”中的那個“真”,道家說它是世界的本源,應當讓人的精神拋開人世間的所有事物,回歸到這個本源,他們認為這樣才算實現一個人最大的價值。這種道家思想尤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然而這種思想讓人拋開現實世界,未免顯得消極,難道作為中國一大思想流派的道家思想隻是消極的嗎?然而我看到古今有很多人在道家思想的指引下獲得了人生的成功,這豈不是說明道家思想是積極的嗎?為何在道家思想的理論與現實作用之間會有這樣的矛盾?我經過長久地思索,終於領悟道家所謂“返樸歸真”的那個“真”不應當是指世界的本源,而應指“世界的全部”,本源隻是它的一部分,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相當於它的靈魂。而靈魂是虛無縹緲的抽象的東西,並不是“真”的,隻有世界這個整體才是現實的,是“真”的,所以應當讓精神回歸到世界的全部。如此一來“返樸歸真”的含義就不是指拋開人世回歸本源,而是回到現實世界,以一種超然的嶄新的態度麵對世間之事,這樣你才會變得更睿智、更堅強,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你,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因為支持你的是來自整個世界的“大精神”。回歸世界本源不是“返樸歸真”的終點,而是中點站,過了這個中點站後你才會獲得“大精神”的支持,從而在這人世間繼續奮鬥下去。世界既是你奮鬥的舞台,也是支持你奮鬥的最大力量,你隻有把握世界的精神才能獲得這種力量。世界的精神即是“道”。世界即宇宙,因而“道”也是指“宇宙精神”,這樣稱呼並不是說宇宙真有一個精神,就像西方神學所說的上帝,這隻是一種比擬的說法。當我們去感悟自然界的東西時,精神總會受到觸動,比如清風拂麵我們覺得自然像一個溫柔的女子,狂風來襲我們覺得自然像一個狂暴的戰士,清風與狂風隻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從清風與狂風中所感受到的隻是宇宙精神的一麵,當我們用心去仔細體會浩瀚博大的宇宙時,才能感受到它的真正的整體的精神。之所以稱其為“精神”,是因為我們把宇宙當作一個人來看,宇宙隻有與人心接觸時,人心才能感悟到這種精神,它是人心對宇宙進行高度抽象概括、並人性化的結晶。脫離宇宙和人心談精神是虛妄的,這樣會陷入西方的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宇宙的精神即是上帝,上帝是宇宙的操控者。我想我所領悟的這種“新道家”思想是一種積極的思想,它對人的啟迪很大,已超越了“舊道家”思想,所以我決心把這種思想寫出來,就利用我正在創作的小說《馳風傳奇》。就這樣“新道家”思想成了《馳風傳奇》要宣揚的主題思想,在卷五第二四章“宇宙境界”與第二五章“皈依天道”中得到了最終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