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隱”是私家園林特別是文人園林最重要的特征,其基本的文化色彩是沉鬱而婉轉的。私園的牆總也不矮,門卻顯得低小,這是園主下意識的一個姿態,他所企望的是被這個世界遺忘,而絕非牢記,這便與皇家園林的钜麗、招搖恰成強烈對比。它總是略帶羞怯地隱藏在繁華之外,像是熱鬧的派對中靜坐在角落裏的那位優雅內斂的女子。於是,園主們便在那清風明月與林泉山石間,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嶄新的發現。
我以為,花影樓之於我,其意義也已不僅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了,而是一種文化生命的回歸。
我很清楚,園林是我們多數人心向往之的理想居所,卻隻有極少數人才能真正獲得。回溯園林發展的曆史,那個讓我們永遠痛苦的結論會再次被強化--園林生來就隻屬於那些王侯將相和富商巨儒,甚至一開始它隻屬於唯我獨尊的帝王(有關園林的發展曆史和相關知識,請參看本章附錄)。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不過是園林的參觀者或者研究者,我們都曾感受過園林的美,卻注定不能把園林中的詩意生活變得日常化。它總是像一個美麗的夢幻,在我們的人生中倏爾即逝,而我們終究要麵對的是那無數個庸常而粗糲的日子。正如一個中年的男人在大街上偶遇了一個令他心馳神往的絕世美女,讓他魂牽夢縈,但每天在他眼前晃動著的卻永遠是那個表情木然的黃臉老妻。
所以,盡管我的花影樓遠不能和真正的園林相提並論,但我卻從中獲得了類似園居生活的感性體驗。這使我倍感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