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脈絡
以下是我憑著記憶粗線條梳理的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脈絡。
最早的園林大約就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所築的靈台、靈沼和靈囿了。當然,它們都還算不得真正的園林,隻是皇室成員出遊狩獵時歇腳小憩的地方,後來也有貴族階層來此采樵嬉遊,以覓野趣。這可以算得最早的皇家園林了。
秦一統天下,始皇嬴政也在他的都城鹹陽建造了皇家園林,以供自己遊賞享樂,那便是著名的上林苑。後來,漢武帝又在上林苑的舊址上再行增修擴建,成為相對成熟的皇家園林,也是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
西漢時期,一些官僚、貴族和富豪也萌發了坐擁私園享樂生活的願望,於是出現了最早的私家園林。比如長安巨富袁廣漢所築的規模巨大的私園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東漢大將軍梁冀的宅第園林也規模宏大。那時的私家園林基本上還是以皇家園林為摹本建造的,遠不及後來日趨成熟的私家園林那般的親近宜人。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則開始出現了由文人建造的私家園林,當然,那些文人絕不像我這樣一副窮酸相,他們都是士大夫階層,是已求得功名的官僚文人。由於政局動蕩,加之宗教和老莊思想的影響,他們對政治普遍感到失望,開始形成了寄情山水、超然隱逸的風尚,紛紛在名山秀水間大造私園。這一時期,園林設計更趨人性化,與自然景物的結合更為緊密。同時,佛教與道教的盛行也催生了許多寺廟、道觀園林。